内蒙古满洲里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满洲里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满洲里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峭()壁挟()卷荫庇()怡()
试题预览
满洲里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务 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峭(    )壁     挟(     )卷     荫庇(     )     怡(     )悦   
绯(    )红     liào(    )望    玲珑tī(    )透   寒jìn(    ) 
销声nì(     )迹         chī(    )笑
2.在横线上填写诗句。(10分,每句1分)
①在这学期的古诗文中感受文人大家的情感:“因思杜陵梦,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温庭筠的哀婉;“                             ,载不动许多愁”“                    ,瑞脑消金兽”是李清照的愁思;“                            ,坐断东南战未休”“了却君王天下事,                ”是辛弃疾的家国;“                       ,                       ”则是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眷恋与无奈;……让我们在诗文中与诗人们共鸣情怀吧。
②“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2分)
                                                                             
                                                                          
3. 下列语段有好四处语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2分)。
①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它慢慢地渗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一个个亘古未变的情结,一种种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②被一代代人不断补充、吸收,进而又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创作了许多千古名篇,③这些诗文脍炙人口、喜闻乐见,被广为传诵,④使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出浑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1)①句成分残缺,应将  “完善”  改为_ “过程”____
(2)②句语序不合理,应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
(3)③句重复累赘,应删去__喜闻乐见__
(4)④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与众不同,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曾候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中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股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 ①③⑤④②    B. ②③⑤①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⑤①④③②
 6.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载帝王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D . 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其表达方式只有叙述、描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要给我们叙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等几件事。
7.请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2分)
初中三年,光明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经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经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8.名著阅读(5分)
(1)中国的《水浒》,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顾名思义,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一下德译、法译、英译《水浒》名的缘由(任选一个)。(3分)
                                                                                   
                                                                                   
(2)请你写出《培根随笔》的几句格言警句(2分):___                                                            __                                                                          
二、文言诗文阅读(15分)
(一)品读范仲淹词,完成9—11题。(7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0.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3分)
 答:                                                                         
                                                                                 
11.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11—15题。  (8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赢 财 以 负 陛 下。
13.下列关于[甲][丙]两选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诸葛亮出身贫寒,因为刘备接济他,所以对先帝感恩戴德。
B. 诸葛亮为人谨慎节俭,淡泊名利,知恩图报。
C. 诸葛亮追述以往经历的目的是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和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官之时还有许多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请结合[甲][丙]两段段文字内容,分析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的个性特征。(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B.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7.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1分)
答:                                                                                                                                            
18.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
答:                                                                         
                                                                                                                                              
19.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①段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2分)
                                                                        
                                                                   
20.结合文段中的A、B两处画线句,按下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分析A句在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品析B句在文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21.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2分)
答:                                                                    
22.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2分)
答:                                                                    
                                                                        
(二)小说阅读,完成20—27题。(12分)

病     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 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23你认为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她”做的四件事,并说说其共同点。(3分) 
(1)电梯超载,她主动从中间挤下电梯等下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梯里有人不肯定去向,她主动指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说结尾写道:“电梯内剩 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是大家真的“恍然大悟”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3分)               
                                                                                                                            
26.对本文主旨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固执,呼唤无私豁达的健康感情。
B.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自私,呼唤真诚大方的健康感情。
C.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冷漠,呼唤 慷慨豪爽的健康感情。
D.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狭隘自私,呼唤乐于助人的健康感情。
27.如果这篇作品的叙述视角改为第一人称,以医院里一个病人为叙述者,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50分)
大型综艺节目《朗读者》首期的主题是“遇见”,主持人董卿是这样阐释这个选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单名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30分。
1.  qiào    xié  bì  yí   fēi    瞭、剔、噤、匿、嗤
2. ① 凫雁满回塘   肠断白蘋(此字输 入法没有简体,请参照教材)洲 只恐双溪舴艋舟  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少万兜鍪 赢得生前身后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答案】示例:借酒写愁(情感1分)。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例句1分)。
3.(1)残缺谓语动词“是”的宾语。将“完善”改为“过程”即可。
(2)语序不当。将“补充”与“吸收”对调即可。(3)重复累赘。“喜闻乐见”与语境中其它词语有语意重复的部分,可去掉“喜闻乐见”。(4)修饰语用词不当。“文化底蕴”一般用“深厚”来形容,不能用“浑厚”来形容。
4.  C    5.A
6.D
7.【答案】示例: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8.(1)结合《水浒》的故事情节,表现出各国译名所理解、表现的主题即可得3分。
(2)答案:培根;①知识就是力量。②读书使人充实,计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性格。
二、文言诗文阅读部分15分。
(一)
9.D
10.示例: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11.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
12.若臣死 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对2处得1分,对3处得2分)
13.C
14.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5.从诸葛亮因为受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追随效忠刘备长达二十一年可见其忠诚;1分。从诸葛亮为官多年无多余钱财可见其清廉。1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25分。
(一)
17. 表示讽刺、否定。1分。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分。
19.示例:品析一次即可
①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1分。
②“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1分。
③“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1分。
效果: 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分。
20. (1)A句   承上启下(2)B句:作者运用排比句式,1分。举例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充分,层次清楚,语气有力,感染力强。1分。
21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1分。
22.示例:①默默奉献、不怕牺牲、舍己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③最美教师张丽莉放学时在路边疏导学生, 一辆客车失控轧向学生,她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压在车底,失去了双腿。④罗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举例与特征能对应即可得2分)
(二)
23.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她”的美
24.(2)农民大伯不懂“双层停” ,她走出电梯送大伯。1分。
(4)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出去。1分。
共同点:为他人着想,不计个人得失。1分。
25.大家似乎“恍然大悟”了:原来她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是“她”精神有病。1分。
作者运用反讽(讽刺)手法,1分。含蓄地揭露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状态。
26.D
27.改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参与事件过程中,向读者描述的“她”和有着自私冷漠心理的人,给人以更为真实之感同时,“我”的感情倾向也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 但改用第一人称,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基准分为47分。主旨突出,文情并茂。
二类卷:44~39分,基准分为42分。主旨明确,语言流畅。
三类卷:38~32分,基准分为35分。主旨较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病句少。
四类卷:31~25分,基准分为28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其余25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 内容不健康,未完成写作,字数严重不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基准分为20分并酌情赋分。
【评分说明】(1)评分程序:整体把握,初定类别,按基准分上下浮动。
(2)以下5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按相应等次的基准分向上浮动:
A.感情真挚 B.立意新颖 C.构思巧妙
D.语言富有个性 E.字迹美观,卷面整洁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30分。
1.  qiào    xié  bì  yí  fēi    瞭、剔、噤、匿、嗤
2. ① 凫雁满回塘   肠断白蘋(此字输入法没有简体,请参照教材)洲 只恐双溪舴艋舟  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少万兜鍪 赢得生前身后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答案】示例:借酒写愁(情感1分)。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例句1分)。
3.(1)残缺谓语动词“是”的宾语。将“完善”改为“过程”即可。
(2)语序不当。将“补充”与“吸收”对调即可。(3)重复累赘。“喜闻乐见”与语境中其它词语有语意重复的部分,可去掉“喜闻乐见”。(4)修饰语用词不当。“文化底蕴”一般用“深厚”来形容,不能用“浑厚”来形容。
4.  C    5.A
6.D
7.【答案】示例: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8.(1)结合《水浒》的故事情节,表现出各国译名所理解、表现的主题即可得3分。
(2)答案:培根;①知识就是力量。②读书使人充实,计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性格。
二、文言诗文阅读部分15分。
(一)
9.D
10.示例: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北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11.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
1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对2处得1分,对3处得2分)
13.C
14.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5.从诸葛亮因为受了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追随效忠刘备长达二十一年可见其忠诚;1分。从诸葛亮为官多年无多余钱财可见其清廉。1分。(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25分。
(一)
17. 表示讽刺、否定。1分。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分。
19.示例:品析一次即可
①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1分。
②“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1分。
③“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1分。
效果: 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分。
20. (1)A句   承上启下(2)B句:作者运用排比句式,1分。举例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充分,层次清楚,语气有力,感染力强。1分。
21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1分。
22.示例:①默默奉献、不怕牺牲、舍己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杭州市2017年12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下一个『北京四中2018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