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
试题预览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①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②记念刘和珍君!
4.下列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现实令人绝望。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现实还有希望。
D.作者对反动派及其走狗的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也出人意料。
5.“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2分)(   )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6.文段中①②处的“此”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棺
张晓林
诗人于之渔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五片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
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这些都不喜欢。他说,如果加上配料,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
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了一些“离妇辞”“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
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
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美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
眼见一天天憔悴。
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
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全焚烧掉了。
——于之渔真是太丑了!
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
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
。于之渔很厌恶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
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
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
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
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
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
于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
,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
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
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
“今年年关过不得!”
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
“携带诗笺赏梅花。”
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时已开得很热闹了。
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
那诗友在梅树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
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咕—咕,一小瓶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瓶!
”他喊道。还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
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
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
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
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
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
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
于之渔的歌诗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
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
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
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
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
于之渔也死了。
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
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
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
(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年关时节,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却在小草屋后种下一片梅树,悠然赏梅吟诗,足见其超然高雅的情怀。
B.于之渔写诗随处取材,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对象,被收藏于诗袋。
C.于之渔为亡者歌诗从来只吟唱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因为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的一面以搏得名声。
D.于之渔“长得丑”“真是太丑了”,道出于之渔人生艳事失败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其外形丑陋的厌恶。
8.小说中的主人公于之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9.小说结尾于之渔将平生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棺材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行为的理解。(2分)
四、古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甘罗列传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C.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地位相当于丞相(宰相)。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王。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4分)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5.前人引《南史》中“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给本诗中“小乌巾”作注,请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里“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易水送别”段落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
(4)《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 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绝不能高山仰止。
D.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           ;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①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②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③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④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⑤因此,废墟是手段 
⑥因此,营造是手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20.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下面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任写出两句给2分)
“点赞”这是2013年以来流行的一种网络语言,近来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赞”的本义是进财货以求谒见,  ①   。“点赞”中使用的便是“赞”的常用义。在微信、微博、贴吧、QQ空间等社交软件或网页中,设计者加入了“赞”的功能。“赞”一般为一个大拇指形状的按钮,点击一下,即对此内容“点赞”,也即   ②   。
   ③   ,缘于这一功能的推出给社交带来了方便,迎合了人们表达情感的欲望。人们使用社交软件,原本就是为了进行网络社交活动,无论是发布自己当下的状态,还是分享别人的文章,晒的都是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态度,总是渴望别人予以关注。给他人的状态或分享“点赞”,相当于传达给对方一个信息:我关注你的生活,赞同你的看法。这便简单而有效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点赞”给了大家一个情绪的出口,不必长篇大论,也可以为朋友送去关怀。
21.下面表格是对中学生崇拜偶像类型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题目。(2分)
中学生崇拜偶像类型调查表
崇拜偶像类型 政治家 体育
明星 企业家 科学家 影视
明星 艺术家 自己 文学家 其他
百分比(%) 9.4 13.4 14 15.3 21.2 8.1 2.2 8.2 8.2
(1)由上表得出结论:
(2)这个结论表明:
六、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选项中“欧洲发达国家”与原文第一段“欧美发达国家”内涵不一致。B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
2.D(A“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在选项中成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关系颠倒。B“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应该是“沙龙的形式滞后”,偷换概念。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3.D(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偷换概念。)
4.D(根据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解析可知,D项表述更准确。)
5.C(从上下文意可知。)
6.①指学生请愿是受人利用的流言。 ②指写这篇文章。(每点1分)
7.A(B原文说“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意思是客栈、饭铺、田间、苇塘都是他寻得佳句的场所,并不是将这些场所作为诗歌的创作对象。C于之渔不是为博名声而故意与众不同,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换取生活费用的无奈,只能用“从不歌自己的诗”的方式来坚守内心的精神信念。D作者并没有“厌恶”于之渔,“长得丑”是客观描述其外貌,而“真是太丑了”是作者对世人不识人才,只看外表的庸俗见识的批评,为于之渔的命运感到不平和惋惜。)
8.①情趣高雅。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家里很穷却爱种梅花。(1分)②清高孤傲。他爱黄昏到野外煮茶喝;他的诗写得都很“寒”;他厌恶与官道上的人来往;他只歌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1分)
9.①这是于之渔进行“自我祭奠”的一种方式,他用诗墙筑成自己的墓穴,是在完成一生的不掺杂任何俗念的艺术修为,是为了固守孤傲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执着信念。②这种信念渗透在他的日常行为之中:喝茶只品清淡纯味之茶;不近女色,醉辞权贵,与梅为邻;从不歌自己的诗,绝不让自己的心血沦为自己被迫谋生的工具。(2分,每点1分)
10.B(根据节奏与停顿可知)
11.A(太子不指其他儿子)
12.A(与文意不符,去的是燕国。)
13.(1)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难、去、立死各1分,句意1分)
(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赍、广、归各1分,句意1分)
14.CE(选C得2分,选E得3分)(C“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本诗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并无物是人非的感叹。)
15.①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②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③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5分,每点酌情记1-2分)
16.(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于是荆轲遂就去而去 终已不顾
(4)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17.A(A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B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该成语与“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矛盾。C高山仰止: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向往。D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8.B(A项,“创业大街同步启动”主谓搭配不当。C项暗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实时性”,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 “新媒体” 。D项“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去掉“受”或“下”。)
19.D(根据文意可知)
20.①常用义是称颂,赞美 ②对此内容表示赞同、支持和喜爱 ③“点赞”的走红(任意答对两点给满分)
21.示例一:(1)中学生偶像崇拜多元化。(2)中学生思维活跃,理想不同,追求亦不同。
示例二:(1)对明星崇拜的比例相对更高。(2)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流于表面化,虚荣心强。
示例三:(1)极少数人将自己作为崇拜偶像。(2)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很少有人关注自身。
(2分,得出结论1分,结论表明内容1分。要抓住图表的主要信息进行表述,意思对即可)
22.作文略
参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