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汉文班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汉文班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大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时,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横线处,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
试题预览
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
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大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时,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横线处,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文学正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毛诗序》曾强调,“诗”是“志之所之”的产物。而文字的产生真正拓展了思想交流的维度。千百年来,尽管汉字出现了多种生成方式,但其社会功能主要还是通过书写来实现的。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人们开始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的“书法”。
至汉晋之间,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王羲之是成功的探索者,他依托深刻的艺术见地,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铸就了《兰亭集序》的经典地位。书法艺术尽管并非单为文学而生,却必须以有意义的文辞为表现内容。除了“太极殿”“同仁堂”等纯粹实用的匾额、题字或标语,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兰亭集序》,还可以列举出《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由贬谪黄州三年的悲凉遭遇有感而发。
较之一般的文学创作,书法作品具有具体的用途,所以在选择或拟定合适的文辞内容时,创作者要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某一角落,有翠竹数竿、奇石一尊。当是之时,常有一二学子坐立其间,或琅琅读书,或默坐静思。书法家启功先生在石上题字“奇峰高节”,“奇峰”描述奇石耸立向上之势,“高节”则指向竹子的高洁虚心,四个字皆指向具体环境中的景物,同时以拟人的手法指向人的节操、情感和旨趣。题字尽管寥寥数语,竟与相关的人、事、物、地、时、情相合,这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表现的高深造诣,更显示了作者文学思维的精确。
尽管今天仍有书法到底属于文化还是艺术的争论,也有艺术创作与日常实用书写的区别,但是,文化和艺术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鸿沟。简单说来,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文化又根植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生活则必然夹杂着林林总总的实用成分。无数名家的创作正是既有服务于客观生活的实际用途,又充分整合了各方面的文化因素。在书法艺术表现中,思想、语言作为内容和需求,汉字、书写作为载体和手段,每个方面都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更浓缩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艺术与文学相通。作家也应懂得一点书法,中国古代文人的字大都是写得很好的。现代作家不一定要能写好毛笔字,但是要能欣赏书法,经常看看书法,尤其是行草,对于行文的内在气韵,是很有好处的。
(选自孙学峰《文学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兰亭集序》书法地位的形成,有赖于王羲之深刻的艺术见地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与书法探索逐渐趋于艺术的自觉这一大环境有关系。
B.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只有全面地体察社会,深刻地体验人生,精准地判断情势,才有可能选择出合适的文辞内容。
C.人们为了追求汉字使用的正确、便利和美观,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便研究汉字书写的表现规律,这种研究促成了书法的诞生。
D.文学作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提炼和升华,是书法艺术表现的鲜活土壤,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往往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和书法艺术有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书法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文化因素。
B.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某一角落的石上所题的“奇峰高节”四字,展现了书法家启功的高深的书法造诣和精确的文学思维。
C.有些书法作品具有实用性,如“太极殿”“同仁堂”等匾额、题字或标语;有些书法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思想、语言是书法艺术的内容和需求,汉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和手段,它们渗透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作品要有文化内涵,要有艺术品位,还得有实际用途,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往往是综合因素的产物。
B.《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帖》本身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的作品,它们通过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更是锦上添花。
C.文学是通过语言以形象化的方式反映思想的艺术,因此诗歌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D.艺术与文学相通,现代作家如果不懂书法,不会欣赏书法,就把握不了行文的内在气韵,也就无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徐悲鸿与田汉的战斗友谊
徐悲鸿和田汉,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是著名的剧作家兼诗人。两人有着共同的志趣和艺术观点,彼此情投意合,结下了一生的深厚友谊。
中国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文艺界不少进步人士从事新文艺活动。田汉对徐悲鸿的艺术造诣非常佩服,特地向上海文艺界人士推介徐悲鸿。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活,回到了上海。当轮船靠近上海码头时,田汉前来迎接他。徐悲鸿紧紧握住田汉的手说:“寿昌(田汉字寿昌),我没有失信吧?!”“悲鸿,我接到你即将回到上海的信,高兴得一夜没睡好。”田汉闪着热切的目光:“我正在积极恢复上海艺术大学,你……”田汉的话还没说完,徐悲鸿就高兴地说:“好,我一定尽力支持你!复兴中国美术,这是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1928年1月,由于上海艺术大学原校长的无理取闹,学生会宣布全校学生脱离上海艺术大学,请求田汉另组学院。田汉与徐悲鸿商议筹建南国艺术学院。他们有共同的艺术观点,所以,在追求这个革新艺术的运动过程中,他们的配合是十分默契的。
1935年初,田汉突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徐悲鸿急忙赶到田汉家,田母一见徐悲鸿,立刻失声痛哭。徐悲鸿悲愤不已,含着眼泪表示一定竭尽全力营救田汉。为营救田汉,徐悲鸿茶饭难咽,四处奔走,却全无效果。最后徐悲鸿不得不去求已当上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老同学张道藩。经徐悲鸿再三恳求,张道藩不得已,同意试试看。1935年7月下旬,田汉终于出狱。田汉出狱后,徐悲鸿将田汉全家接到自己的寓所,让田汉安心养病。妻子对此十分恼怒,徐悲鸿非常生气地说:“田汉是我多年的至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后来,徐悲鸿为了缓和家庭矛盾,不得已放弃了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学。作为老朋友的田汉,十分理解他的苦衷。
田汉出狱后发起成立“中国舞台协会”,组织了几轮大规模“为中国民族独立,自由而战”的戏剧公演。徐悲鸿赞赏说:“田汉是条好汉,他喊出的声音是民众的声音。”此时电影《风云儿女》已在南京上映,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已为群众耳熟能详。徐悲鸿闻听此曲,十分激动。他赞扬田汉、聂耳所作的这首中华民族的战歌“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之必不死,其民族之必不亡”。
田汉也十分关注徐悲鸿,1934年,田汉评论徐悲鸿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田汉在文章中说:“在一九二七年前后,我曾亲见悲鸿先生画过许多马。但他更应该画那惨毒的羁勒与驱策下发出反抗的嘶鸣的怒马,画那在白山黑水间,在长城下冲锋陷阵,以及在飞机炸弹下浴血疆场还自挣扎的战马!”奇怪的是,我们没看到徐悲鸿的反驳,而徐悲鸿与田汉的兄弟之情,也并没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俩的战斗友谊并没有由此而中止。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徐悲鸿满怀悲愤之情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田汉看到后,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当局迫使徐悲鸿南下,这时田汉秘密来到北平。徐悲鸿听田汉述说了解放区的情景,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嘱咐:“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深受感动,决心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后,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逝世。田汉匆匆赶到医院,向徐悲鸿的遗体告别。就在前些日子,徐悲鸿曾给田汉画过速写。如今阴阳两隔,怎不叫人伤心。田汉双手掩面,恸哭失声。1968年12月10日,田汉逝世,终年70岁。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悲鸿与田汉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将这友谊延续一生,令读者动容,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友谊之课”。
B.徐悲鸿营救田汉出狱后,不顾妻子的感受将田汉全家接到自己的寓所,可见其固执,而这也影响了徐悲鸿家庭的和谐。
C.徐悲鸿被共产党的真诚感动,决意留在北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与田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叙事中夹杂着议论,用典型事例来表现徐悲鸿和田汉两人坚不可摧的深厚友谊。
5.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徐悲鸿的性格特点。(4分)
6.徐悲鸿与田汉的战斗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
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生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鸡不鸣,狗不叫。
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借助手势以及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传达给父亲。
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番,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有空了回家看看。”
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跟他说话。不是我们不想,而是他听不清我们说了什么。很多时候,他都答非所问。跟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跟动物说话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只管表达你的意思就行了。父亲耳聋之后许多话都是跟家里养的畜生们说。
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个麻雀似的叽叽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父亲)能?我是让着他,可怜他。”
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春天的时候,母亲中风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的很突然。
出院后,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听了父亲翻译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以后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成问题。
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能照看你娘。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你们打电话来,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简单交代了父亲耳聋的情况,并用“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极言其聋的程度,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B.父亲耳聋,听不见说话声,母亲比画一番,他就能嗯,哦,唉,呀地说一句,再现出父母之间配合默契,心心相印,感情深厚的场景。
C.“父亲耳聋之后许多话都是跟家里养的畜生们说”,话中有话,既委婉批评了家人不与父亲交流的事实,又表明父亲有与人沟通的强烈愿望。
D.父亲有时说话很正常,如过年时给孙子红包后的回答,又如父亲看见“我们”将要回城却楞在那里时的话语,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之情。
E.“我”“索性就不说了”,“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说明“我”作为儿子,一方面能体谅父亲的尴尬处境,另一方面也难免流露不耐烦的心理。
8.“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这句话,对理解人物和主题有重要意义。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命名为“父亲的电话”,但文中父亲从未打过电话,这样命名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刃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余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悲叹久之,赠光禄大夫等,谥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谴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国县公”为爵位名,在中国古代,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人民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
D.“谥”指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之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奖性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找到并挟持尉相贵。
B.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迥的诱逼,毅然归依了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炀帝出征,炀帝派他巡游江都,炀帝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作乱的嘉州獠时,虽然在山谷中被敌人袭击而大败,但他重整军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人。
D.段文振心念国事,看问题有长远眼光。他考虑到突厥启民可汗可能怀有狼子野心,担心他成为国家的祸患,上书建议皇帝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加强边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田园作(节选)
孟浩然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 ,一荐甘泉赋。
【注】金马门:汉代宫门,《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 劳歌:劳作之歌。《汉书•朱买臣传》载朱买臣发迹前,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砍柴为生。常担着柴边走边诵读诗书,妻子屡次阻止他在道中讴歌,他却越发大唱起来。这里孟浩然以朱买臣未遇自喻。
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善于作赋,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晨兴”两句以“多”对“寡”,表明作者一整天都处在一种感慨万千,但又难以排遣的状态中。
B.“冲天”两句极力描写作者幻想要像鸿鹄那样翱翔于天地之间,却鄙视鸡鸭一样的碌碌无为。
C.“望断”句中的“断”字出语奇崛,凸显前路的凄迷,暗示作者内心想登宫门而不可得的煎熬。
D.“劳歌”句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借在打柴路上的纵情放歌反衬出作者躬耕田园的无奈。
E.“乡曲”两句用“无”和“乏”等表否定的词语,写出了作者无亲无故、漂泊无依的孤独。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凸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弹琵琶的过程中,琵琶声愈来愈低沉以致停顿,作者认为这比有声之时更有情调的一句是“”。
(3)《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6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严密配合,精心操作,圆满完成后续任务。
B.法国财长萨潘表示,法方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关于开展三方合作的建设性,愿同中方加强落实,争取早见成效。
C.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机构要求降低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汽车厂商符合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的唯一途径是销售更多的全电动汽车,并最终转向混合动力汽车销售。
D.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更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为准则,带动全民阅读的氛围,让读书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气质和自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 理由是能学以致用,①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②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③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④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⑤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⑥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 这真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静和动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就像旅游, ①,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21.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月25日,郭川单人驾驶帆船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引发国人关注。郭川是“中国帆船第一人”,他有着“赫赫战功”,创造了多个世界纪录。他被人们敬称为中国的“杰克船长”,他的好友说:他是大海的儿子。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林芝市二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解析】“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无中生有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阅读答案。(3分)
2.A【解析】“书法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错,原文是“艺术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选项偷换概念。(3分)
3.D【解析】最后一段作者的意思是希望现代作家能欣赏书法,这对于把握行文的内在气韵有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懂书法、不会欣赏书法就无法写出好的文学作品,选项曲解文意。(3分) 
4.B【解析】不是“固执”,而是“重情重义”。(3分)
5.①重情重义;②有强烈的责任感;③有爱国热忱;④爱憎分明,有正义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表现:①两人志趣相同,有共同的艺术观点,一起从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文艺活动;②患难与共,田汉入狱,徐悲鸿尽力营救;③相互理解,田汉理解徐悲鸿放弃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学,徐悲鸿理解田汉对自己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批评。(3分)
启示:真正的友谊不是一起吃喝玩乐,而是并肩同行,同甘共苦,共同进步,能坦诚相待,能分担对方的痛苦,能经得起现实的种种考验。(2分,意思对即可)
7.CE【解析】C项“委婉批评”错。E项“流露不耐烦的心理”错,据文意,父亲听不见,说了也白说,父亲那么关心晚辈,晚辈怎能不耐烦呢?(5分)
8.提示:(4分)
人物角度:父亲用这句话来回复“我”的电话,由此能感受他宽厚而又包容的性格特点。
父亲听不见,母亲后来口齿不清,但父亲依然这样说,由此能体会到父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藏文班汉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