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灵宝实高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清试题语文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
试题预览
灵宝实高2017-2018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清试题
语文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  (3分)
A. 司马迁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 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秦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D. 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B. 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C. 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 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B. 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 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 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毋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l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冬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毋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对文意的理解的一项是(    )  (3分)
A.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
B. 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 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
D.本文文字朴实无华,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母亲,却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子之间那种浓郁的深情。
5. (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5分)
6.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6分)
(三)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但在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广东卫视日前推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神草》,让中医药进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草药文化的神奇魅力。神秘、玄妙、晦涩难懂,是多数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观感,因此敬而远之。中医药文化要走入寻常百姓家,既需要大众媒体提供平台,也需要讲好中医药故事。年初,一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让瑞士日内瓦刮起强劲“中医风”,展示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姿态。最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传统的中医药也成了让各国老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生生不息的岐黄之术将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中医文化传播也应该“掀起你的盖头来”。                                          (摘编自《让中医药走出秘境》)
材料二: 
《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5月16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用中医的理念、思想、学说,对全国城镇居民的健康状态和养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推动中医药行业与大数据分析接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新思路。该报告的调研对象涵盖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不同规模的城镇人群,结果显示,2016年度中医健康指数60.9分(满分100分),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51.0%。针对该数据,报告从中医角度,对城镇居民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健康因素、群体差异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摘编自《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大数据出笼  国人有了中医健康养生指数》)
材料三: 
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 
人员分类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2007年 中医专业 15 28 53 6 0 0 1
西医专业 176 481 888 1078 2 13 120
中西医结合专业 0 2 10 6 0 0 0
2017年 中医专业 87 155 341 390 6 24 83
西医专业 313 627 1186 1679 12 41 266
中西医结合专业 13 28 51 74 2 6 21

(摘编自《中医调查报告》)
材料四:      
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但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对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医药法》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对于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医药法》提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民间祖传、师承的不少中医从业人员因为学历、专业等问题,难以取得中医医师执业资格,《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摘编自《<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中药保护开辟新途径》)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A          B.B         C.C         D.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极富中国元素的中医药在国外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  医药成了各国百姓心心相通的桥梁,也为全球健康提供了中国处方。
B. 《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健康指数不高,并分析了主要健康  问题、影响健康因素和群体差异,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C. 从《中医调查报告》江西某市医学专业人员职称情况调查对比表可以看出,十年来,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增长的势头迅猛,不久中医就会赶超西医。
D. 材料一显示不少人对中医药缺乏足够的了解;材料三显示相对西医,中医处于弱势  地位;材料四显示《中医药法》为民间中医执业开辟了新途径。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认为,中医药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  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是未受到国人的足够重视。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后汉书》)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大司徒,官名。周官有大司徒,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时称司徒。
B.通漕,指开通漕运河道。
C.妻子,指妻子和儿女,古今异义词。
D.“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中“代”是古代表官职变化的一个说法,是推举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6、(1)《诗经·卫风·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述说自己因修身洁行而被加罪和贬黜,但他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环境可以使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孟子>二章》中孟子就总结道: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②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家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几乎遭到主流媒体的一致恶评的石黑一雄获奖,村上春树依旧陪跑。
③疾控中心专家认为,因为并非所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人都会看医生,采样和进行甲流病毒检测,所以现在所检测到的甲流病例仅仅是凤毛麟角。
④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⑤一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领导地位都被苹果,三星等洋品牌占据,但随着国企在这纪念的迅速发展,国产手机大有赶超之势,以高性价比赢得国人认可,华为、小米等企业如日中天。
⑥2015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 我省根据当前墒情,秋收秋种进度及近期天气预报,省气象局提出建议,要充分利用降雨间歇抓紧抢收;利用雨日间歇天气,加快秋作物抢收,腾茬工作。
B. 美国12日宣布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明年正式生效。这是美国继1984年后第二次退出这一联合国机构。
C. 《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审议修改稿)公布,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者子女参加中高考,可依法加分:见义勇为者死亡,将一次性给予百万抚恤金;河南人在外地见义勇为,也能享受家乡待遇。
D. 进入高三之后,部分学生借口以学业负担过重,复习压力过大为名,成天沉溺于题海之中,几乎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课外阅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3分)
A. 昨日您光临寒舍,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明日我将登门拜访,请您在家恭候。
B. 编辑部给李老师发来贺电:祝贺您的大作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敬颂编安!
C.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合,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财务科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D. 大家都认可这幅书法,大李说:“这是拙荆的涂鸦之作,承蒙厚爱,不胜荣幸。”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山静鸟谈天。”此为杭州西湖孤山竹素园一联,为情人吴恒所题。寥寥十字,山水之清有雅致与联家之精神意趣无不毕现。此联最有味者,_______________。谈天,本为人事难及鸟也;读月,于人少有而况鱼乎?然虽近荒唐,细思则殊为有趣,似是作者在代鱼“读月”,代鸟“谈天”,又似清月现鱼真可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此乃奇趣,反常合道,妙不可言。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爆竹声中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①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
    宋代有关“才”的名言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12月20日语文月考答案及解析
1.C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内容的基础上,找到论述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明其最大的一个”原因的相关语段,例如,文中第三段。C项,“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不是为了刺杀二次啥,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这一说法在文中并无依据,因此是错误的。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B项“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文中看不出“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文章中,作者认为荆轲刺杀失败的结果,比刺杀成功更好。第五段结尾有“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A
5.1)“放飞”在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题』  下一个『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