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 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B.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最终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 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C.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D.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西藏,说不完的梦境
丁海霞
西藏,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幽美,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
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
如果从太空遥望,你能看到这里是“世界屋脊”;如果从高空俯视,你能看到这里峰岭相连,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缝缀在山脊深邃的阴影里;如果站在高山之巅往下看,碧蓝如水的晴空下一片冰雪苍茫,黄绿的草原连着天和地,星罗棋布的碧蓝湖泊和点点白云般的藏绵羊群散布其间。
如果你深情地拥抱着这块神奇得近乎神话的土地,用心去看,还能看到什么?
那是藏东葱郁的原始森林,藏南深切的河床峡谷,藏西广袤无垠的荒漠无人区和藏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那是拉萨河谷的村落农田,那是纳木错畔的玛尼石堆,那是米拉山口的风马旗,那是山南历史的沧桑图卷。
那是古格王朝的彩画和废墟,那是披着夕阳晚归的牧人,那是雅鲁藏布江的峡谷,那是阿里荒原的狼嚎。
西藏,这个被渲染着且将继续被渲染、被诠释着且将继续被诠释的地方,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呢?把梦枕上雪域高原,一起开始这个做不完的高原梦吧!
每每提到西藏,我们总会联想到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喇嘛们静坐于幽暗的酥油灯下,思索佛陀的教诲;朝圣者冒着严寒和风雪,朝着圣域拉萨磕着等身长头;襁褓中的婴儿在诵经中,接受活佛的摸顶赐福;手持转经筒的老人拖着夕阳的余晖,围着神山圣湖转山朝拜……
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经幡还在山口飘荡,这是藏民精神世界和神灵世界交流的媒介;寒冷的清晨,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的寺门还没敞开,长跪磕头的藏人已经挤满广场的水泥地。在山水草木虫鱼鸟兽一切生灵面前,“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是全部的声音,一种原始的纯粹的声音……
面对那一张张被高原紫外线雕饰过的脸,面对他们雪山般清澈、纳木错样晶莹的双眼,你只能震惊,直指心灵的宗教为无根的灵魂铸建了风雨中歇脚的小屋。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肉体被痛苦、绝望、悲伤和迷惘困扰在尘世之网时,西藏和西藏的人们正静静地仰望着那圣殿的图腾,诵经祷告。
在西藏,你应该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诵,用心去嗅,用心去走,你才能看到古老宗教的支流汇聚着释迦牟尼、莲花生、宗喀巴、松赞干布的身影,流入藏传佛教的海洋。这是人与神的世界。
有人问我:“什么最能代表西藏?”我一时语塞。
是布达拉宫,那标志性的耸立山巅的红白相间的雕楼式建筑?是大昭寺和八廓街,这两个西藏人眼中最“拉萨”的地方?还是神山圣湖的美丽景色,那些上苍撒落人间的珠玉翡翠?
西藏,一个匆匆的游客带走的无非是一袋石头、一声鹰的鸣叫、一片西天的落日,留下的却是满山冈、满大路、满寺院的脚印,和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望。
是的,有了人的西藏才是西藏,有了藏民族的西藏才是叩动灵魂的西藏。八廓街的老阿妈转动着岁月的经轮,青藏线上的朝圣者用身体丈量到圣地的距离,桑耶寺佛学院的年轻僧人露了红袍一角笑着转身而去,羌塘草原帐篷里的孩子奔跑在清晨太阳的光辉里。
雪域高原养育的藏民族,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迎着呼呼作响的风马旗献上洁白的哈达。他们唱着天籁般的牧歌,跳着动人的锅庄舞,喝酸奶过雪顿节……
什么是西藏?她是镜子里的卓玛①,她是风中的扎西②,她是佛铃下的强巴③。
(选自《西藏日报》,略有删节)
注] ①卓玛: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敬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②扎西:在藏语中为“吉祥”的意思。③强巴:西藏语中佛教中的弥勒佛。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说西藏有说不完的梦境,有各种各样的美,令人神往,这既点明题目,又表达出对西藏的无限深情。
B.作者让你用心去看,说能看到美丽的自然(包括各种动物)、人们生活的热闹场景和古老王朝的遗迹。
C.“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望”一句,是指游客游历过西藏后,认为与想象中古老的西藏不同,所以坚守地远望古老的西藏。
D.这篇散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以叙述、抒情为主,充溢着个人的情感,仿佛是一曲曲西藏的颂歌。
5.文中画线的段落,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6.这篇散文的语言富有诗意,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 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史记 屈原列传》,有删改)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作
B. 犹离忧也            离开
C. 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D. 顷襄王怒而迁之      放逐
8.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圣人 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 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C.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译文                                                                                      
(2)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每题5分)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 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E.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12.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5分)
答: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3.(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
(2)《氓》中以桑叶新鲜润泽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
(3)《离骚》一文中叹民生艰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4) 屈原《离骚》中“                 ,                  ”两句抒发了自己为保持清白宁可献身正道的决心,他认为这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品行。
四、课内基础知识 (共16分,每小题2分)
14.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
1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岁亦莫止            芳菲菲其弥章      
B.屈心而抑志兮        踯躅青骢马
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D.犹可说也            箱帘六七十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     渐车帷裳          渐:渐渐
B.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    
C.其黄而陨      陨: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对酒当歌      当:应当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B.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 以荣汝身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19、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既替余以蕙纕兮                B.步余马于兰皋兮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仕宦于台阁
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荣汝身                   逆以煎我怀  
B.长余佩之陆离                 固前圣之所厚
C.卿当日胜贵                   孔雀东南飞
D. 哀民生之多艰                谣诼谓余以善淫
21、下列加点字与其他 三项用法不一致的是(   )
A.便可白公姥                   B.昼夜勤作息
C.我有亲父母                   D.便作旦夕间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14分)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小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数以万计的崖墓,蓊蓊郁郁,密如蜂房。
B.从全球范围内各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看,传统宏观经济学倡导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一直被奉为圭臬。
C.各地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犯罪分子如涸辙之鲋,惶惶不可终日。
D.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B.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C.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D.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2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3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而事实上有不少人,     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B.如果  而  甚至  因而
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         D.也许  而  甚至  因而
25.阅读下面的材料,给“楚辞”下定义。(不超过80字)(5分)
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辞的形成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屈原的创作。现在从《楚辞》等书中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歌》等。另一方面,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鸿篇巨制。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楚地盛行的巫教,也融入了楚辞,使之具有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答:                                                               
                                                                   
六、写作(6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内心十分彷徨,迷茫,就向一位长者请教。长者说,看看旷野中的树吧,看懂了它们,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了。年轻人看着旷野中的树,并没有明白什么。长者说,在烈日下,在冰雪中,树有房子为它们遮日御寒吗?在风暴中,在雷雨中,树可以拔腿就逃吗?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能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年轻人顿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答案
1、选A 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
2、选D 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 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3、选C 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 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D项,以偏概全,“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 
4.选A B项,“说能看到美丽的自然(包括各种动物)、人们生活的热闹场景”的分析错误,原文只提到“那是披着夕阳晚归的牧人”“阿里荒原的狼嚎”;“热闹场景”系无中生有,文中只有“那是拉萨河谷的村落农田,那是纳木错畔的玛尼石堆,那是米拉山口的风马旗,那是山南历史的沧桑图卷”,这是人们生活(或“曾经生活过”)的场景。C项,“游客游历过西藏后”分析与概括不正确,曲解了原文,原文说“游客 带走的无非是一袋石头、一声鹰的鸣叫、一片西天的落日,留下的却是满山冈、满大路、满寺院的脚印,和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望”,是对西藏文化的尊敬、认同,是对藏文化的展望。D项,叙述不是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应将其换成描写。
5、参考答案:①排比、比喻、拟物等修辞。例如:三个“如果……”构成排比句式,“是‘世界屋脊’”“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是比喻,“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缝缀在山脊深邃的阴影里”则运用了拟物。②借物抒情(间接抒情)。借西藏的山川景物抒发了对西藏的赞美和喜爱以及醉在梦幻里的情感。③运用了描写、叙述两种表达方式。这段文字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从空间角度由高到低地描述了西藏的地理特点、环境秀丽。(答出两方面即可,第一点3分,第二或三2分)
6、参考答案:①诗一样的节奏,如文中第五、六、七三个段落,运用排比的手法,富有节奏感。②诗一样的抒情性,如“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表达了人们都“醉”在“梦幻里”。③诗一样的凝练,如“西藏,一个/匆匆的游客/带走的/无非是/一袋石头、一声鹰的鸣叫、一片西天的落日,留下的/却是满山冈、满大路、满寺院的脚印,和/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 望”。多用短句,即使是长句,也有较强的节奏感,像诗歌一样简洁。④诗一样的美感,如“雪域高原养育的藏民族,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迎着呼呼作响的风马旗献上洁白的哈达。他们唱着天籁般的牧歌,跳着动人的锅庄舞,喝酸奶过雪顿节”,具有整齐美、动态美、意象美、音乐美、舞蹈美。(答出三方面,意思接近即可,每点2分)
7、选B,通罹,遭遇的意思。
8、选A
9、选B,A错在“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C错在“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D错在“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0、
(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走投无路了。(事,辅佐;间,离间,穷,处于困境,走投无路。三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2分)
(2)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何故,为什么;浊,混浊;是以,因此;见,被。四个采分点各一分,基本句意1分)
11、选AB A项,“优美典雅的 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项,“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对一个3分)
1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每方面各1分)
13、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选C。 C项与题干例句均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A、B、D三项都为比喻手法。
15、选B A项,“莫”通“暮”,“章”通“彰”; C项,“匪”通“非”,“纫”通“韧”; D项,“说”通“脱”,“帘”通“奁”。
16、选C  A项,渐:浸湿;B项,谢:辞别; D项,当:对着。
17、解析:选B A项,形容词,美好/动词,修理;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动词,做/介词,替;D项,介词,用/助词,无义。
18、选A   A项,坏运气和好运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