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秘密★启用前2017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7.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题号下面。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试题预览
秘密★启用前
2017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2017.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题号下面。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正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历史上,中国曾处于文化强势地位,彼时我们面对海外受众,抱持“化成天下”的“老师思维”。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较长时间虚心学习外国文化的“学生思维”。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日益繁密,以更加平等的“朋友思维”在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的做法渐成日常。然而,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还需要有“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指的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让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使用过程中更好实现个人价值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当代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的重要标志。
“用户的成功才是产品的成功”,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要让人感受到善意之外,还必须从“非刚需”走向“刚需”。为此,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要尊重现实规律,以用户个人需求和个人成长为中心,使用户在体验后真正有所知、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有所恋、有所敬。只有以用户为根本,在服务中让用户愉悦地实现知识、认同、情感或价值的提升,产品才能成为其生活一部分。换言之,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只要我们表示出“友好”就够了,还要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这才是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要素。
理解用户思维,要抛弃简单臆测和自我想象,跨越文化差异,深入海外用户实际生活进行研发。在多年文化积累熏陶下,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其语言、文化、习惯、年龄、职业、阶层、心态不同,期待也完全不同。例如,东亚地区对中国文化较为熟悉,其青年时尚爱好者喜欢不断接触新鲜亮丽的时尚文化;非洲地区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观众对于讲述个人奋斗、家庭伦理的影视剧更为期待;欧美地区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与技术创新活跃敏锐,深层思想交流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性高度、学术严谨性和个性化尊重。在文学、出版、影视、动漫、游戏、体竞、艺术、展览、演出、科教、旅游等各个领域,各国用户每天都在不断成长,市场不断细分,“竞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走出去”的机构不断开展更有针对性地研发、译制、合作与传播,以专业高度精准邀请熟悉海外用户需求的高端人才参与策划设计,深耕细作、反复磨练。唯此才能推动更多内容在国内出新出彩、稳获市场,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从而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与自我创造,体现出更为丰富自由、善良友好且聪慧有趣的国民文化品格、社会文化氛围与国家文化气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加主流、智慧、开放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蒋好书 《文化走出去要有“用户思维”》  原载《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弱于外国文化,我们曾以“学生思维”的思维方式虚心学习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使得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用户思维”成为更适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思维方式。
C.我们只要针对海外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战胜同类“竞品”,就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民心相通。
D.理解用户思维,不能凭主观臆断,而应尊重现实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深入用户实际生活,了解用户个体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旨在阐述,当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思维模式应由“朋友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B.第三段表明“用户思维”应该是尊重现实规律,把用户个人需求和成长作为中心。
 C.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在不同文化的积累熏陶下,用户的期待也往往不同。
D.文章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论证,思路清晰,论证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现在在海外举办文化节庆、艺术活动,与各国民众分享中国语言、文化、故事和产品的做法,更多地是“朋友思维”的表现。
B.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大空间,需要有“用户思维”,但“朋友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
C.我国一些出口译介的书籍,有时因内容艰深或背景陌生而难以推广。这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用户思维而到导致的结果。
D.理解用户思维,既能促使中国文化在海外扎根生长、蓬勃传播,又能推动其在国际交往中的自我更新与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害怕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春天的声色,这对引出关于老哑巴的伤感回忆起了铺垫作用。
B.老哑巴娶不上媳妇,因而靠种花来作为生活的寄托,过路人对花的评价中流露出对老哑巴的冷漠和歧视。
C.文章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社会地位低下的老哑巴形象。
D.第七段中,达子香花静静绽放,既呼应前文,又和老哑巴在众人歧视中消失的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5.请简要概括哑巴的人物形象特点。(5分)


6.结合全文,说明结尾句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的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云南省共制定了20部相关地方性法规,立法数量居全国之首。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其中,四川省以23652万元、浙江省以18740万元、北京市以13550万元位列前三。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非遗法”颁布五年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7年02月1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厚厚的黑框眼镜,蓬松的头发,一身休闲装束的高光耀,与时下的年轻人并无二致。然而,穿上唐装、拿起糖勺的他,立刻变得与众不同。目前,高光耀是国内最年轻的糖画师傅之一。
  父亲会做糖画,母亲会捏面人,出身世家的高光耀从小就对糖画有兴趣。用了两年时间掌握了糖画技巧后,高光耀并没有就此满足。“跟着我爸出去演出,我就发现玩这些老手艺的没有年轻人。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些传统文化吸引不了年轻人?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做些事情把这么好的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去年10月,高光耀和家人成立了光耀民俗艺术工作室。“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2017年2月15日《大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形成网红,就能很好圈粉。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南方网)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涵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社
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
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材料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
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三者的语言风格都是朴
实通俗的。
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
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原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是谥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
B.侯,古爵位名。在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比公低一等。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指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的死叫“薨”,称大夫的死叫“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昌反抗暴秦,屡立战功。他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官职也一再升迁。后来,他被封为汾阴侯。
B.周昌为人强力,敢于直谏。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君主时,他斥责刘邦是个像桀纣一样的昏君。
C.周昌刚强正直,深得信任。为了保护戚姬和其子如意,汉高祖刘邦将周昌从御史大夫提升为赵王相国。
D.周昌忠于职守,坚守信义。高祖死后,吕太后欲害赵王刘如意,多次召他入京。周昌坚持不让赵王入京。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3分)

(二)(原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①
 水香塘黑蒲②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贯休:唐末著名诗僧,其诗常体现出禅意。②蒲: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14.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描述了傍晚时分蒲草茂密繁盛,鸳鸯鸂鶒像家禽一样悠游自在的山家田园风光。
B.颔联写“东邻西舍”相安无事,侧面反映了晚唐时那种恃强凌弱、互相争夺的社会现象。
C.颈联诗人的情感颇为复杂,既有对生活艰辛的“蚕娘”的同情,又有对顽皮牧童的喜爱。
D.尾联中,诗人通过“留”“笑”二字生动地凸显了山翁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形象特点。
E.比起晚唐那些典雅、绮丽的诗来,此诗给人以清新、明快、朴素之感,可谓独树一帜。
15.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中田园的特点。(6分)


(三)(原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来源。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因惨案和流言满腔愤慨而无话可说,上升到理性思考,认识到人们沉默现状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海面上的壮美之景。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原创)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剖(pāo)      梵婀玲 (fàn)       厮杀   陨身不恤
B.濡染(rú)       睚眦必报(zì)       寒暄   蓊蓊郁郁
C.创伤(chuāng)   叱咤风云(chà)      作揖   待价而估
D.租赁(lìng)     一叶扁舟(piān)     谍血   桀骜不驯
18.(原创)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故宫自建成之日起便屡遭天灾和战火的侵扰,而影响其安全的众多因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雷电。
②“虎妈”“狼爸”式教育,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即便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足为训。
③梅花奖得主俞玖林在重庆国泰艺术剧院粉墨登场,带来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全本,让数以千计的戏迷过足了瘾。
④周一平在“2017中医药创新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医在国外的诊疗水平依然良莠不齐。
⑤在一些中小学,家委会竞选异化成一些家长的“名利秀”,并非耸人听闻,这种现象甚至有向幼儿园蔓延的趋势。 
⑥马未都在宣传片《收藏的真相》中解读了犀牛角艺术品背后的残忍真相,并表明:背负杀戮的收藏一文不名。
A. ①④⑥      B.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②④⑤
19.(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不仅影响手机行业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影响智能机器人、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行业。
B.相关专家称“双十一”引发购物焦虑,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盲目从众心理和贪图便宜的心理造成的。
C.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车市的增速虽然在放缓,但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没有改变。
D.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行业,让大家在消费中看到了不同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体会到了共享的意义,增强了共享意识。
20.(原创)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①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实践,逐渐形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与假借六种造字法与用字法
②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
③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④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形式
⑤汉字源远流长,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
⑥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
A.④⑥②⑤①③  B.④⑥③⑤①②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①②④⑥③
21.(原创)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4分)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遥控机器人“海马”号在西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的6次下潜作业中,创下了中国首次遥控无人潜水器搭载钻机作业、首次富钴结壳厚度在线声学原位探测等多项新纪录。
这次“海马”号搭载了结壳矿层声学测厚仪、强力取样爪及遥控无人潜水器钻机等多种作业设备。这些新搭载设备创造了单潜次采集样品过百公斤的纪录。搭载的自主研制遥控无人潜水器钻机,在3个站位成功打穿了结壳矿层。这是我国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中首次搭载钻机并获得成功。搭载的另一套国产高科技设备——富钴结壳厚度原位声学在线探测仪,提供了宝贵的比对数据,证明了海底结壳厚度声学实测数据的精准有效。

22.(原创)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人文素养越高,就越容易辨别物质和自我的关系 。所以, 缺失了人文素养,有些人就迷失在了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中。在中学阶段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课堂上,老师只有多介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才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学生个体,除学习人文知识,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只要读的书多了,人文素养也必然会随之提高。
①有些人迷失在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中,不一定是因为人文素养的缺失。
②                                                            
③                                                            
四、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
23.(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着力改变严肃、古板的面孔。早在2014年,故宫就借助新媒体“赶时髦”——“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阅读量超过78万次。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推上时代浪尖,变成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红”。如今,故宫淘宝店一年卖出十几亿元产品,“朝珠耳机”“朕字抱枕”“故宫猫”等风趣幽默的文化创意产品非常畅销。对于故宫的改变,有人认为不应该破坏其庄重性、权威性,只有经典的、原汁原味的艺术才值得我们传承;而有人认为故宫应该加入新的元素,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刘宇佳  吴耀宇
                                                        审题人:邵晓岚  杨晓康
2017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7.11
1.D(A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属于无中生有。B项“用户思维”是当代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倒转”的重要标志。C项说法过于绝对。)
2.A(文章旨在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用户思维”。)
3.C(因背景陌生而难以推广,并非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用户思维造成的,更大程度上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