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做我们的同类,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根据自己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我们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做我们的同类,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陶渊明何以爱菊?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由此可见,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我没有心思去分别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从心理学看,这本来不是奇事。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的地跳动,念到“山”字时口舌往往不由自主地说出“山”字。通常观念不能实现于动作者,是由于同时有反对的观念阻止它。比如念到打球又念到泅水,则既不能打球又不能泅水。如果心中只有一个观念,没有旁的观念和它的对敌,则它常自动地现于运动。聚精会神看赛跑时,自己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弯起胳膊动起脚来,便是一个好例。在美感经验之中,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意象上面,所以极容易起模仿运动。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秘主义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关于“移情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
 B.它常常发生在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意象时,我们常由物我两忘走到物我同一,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
 C.它带有无意的模仿,因为在欣赏外物时,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意象上,这时观念很容易实现于行动,形成模仿。
 D.它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具有人情,形成人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神秘主义,但对于艺术和宗教而言,它却是必要的。
2.对于“移情作用”和“美感经验”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二者关系密切,移情作用离不开美感经验,是产生美感经验的必要条件。
 B.审美心理活动并不等同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仅仅是美感经验的心理活动之一。
 C.真正的美感经验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时必定会发生移情作用。
 D.移情现象也被称作“宇宙的人情化”,美感经验则不属于此。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爱菊,从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爱梅,从中见出隐者的高标:这些美感经验的取得离不开移情作用。
 B.美感经验中,移情作用不仅表现在把人的情感移置到物的身上,同时也有物的姿态对人的影响。
 C.通常当头脑中有两个观念时,很难同时实现于动作,这时不会发生移情现象;只有一个观念时,才能自动地现于运动。
 D.艺术和宗教的产生离不开移情作用,因为把人和物以及人和神的距离缩小,都有赖于移情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①,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②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③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
①东土:东晋唐朝时期也特指会稽郡(绍兴)一带。
②篚(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③情好:感情;交情。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隶书, 现多指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讲究“蚕头雁尾”的一种汉字字体, 魏晋至唐时也作为楷书的别名。此处指楷书。
C.门生,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来也指投靠世族的门客。
D.姥,古代可用作对丈夫的母亲的称呼,如“公姥”指公公与婆婆。此处指外祖母。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B.王羲之有一次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几案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C.骠骑将军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
D.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受到朝廷的加封,他的几个儿子遵从父亲的教导,坚决推辞,不愿接受。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8(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歌,完成8~9题。

原上新居
姚合
秋来梨果熟,行哭小儿饥。
邻富鸡长往,庄贫客渐稀。
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
墙下当官道,依前夹竹篱。
【注】姚合,中唐诗人,此诗当做于归隐原上时。
9.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        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17分)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
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拔贡,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还兼具一点儿诗人气质。而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一位多才多艺、带有名士色彩的人。这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父亲还很随和,从不像古板的八股先生那样教育孩子,而是将他当朋友看待,喝酒时给儿子也倒上一杯,抽烟时给儿子也分上一支,而且先给儿子点上火。汪曾祺初恋时写情书,他竟然在一边出谋划策。这种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的个性。可以说,汪曾祺身上那种富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早在童年时期便已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最为景仰的三位老师中,闻一多是最可称名士的。他走进教室,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就问学生:“你们谁抽?”于是讲台上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喷云吐雾,汪曾祺自然也在其中。另外一位老师沈从文,汪曾祺曾评价他说:“沈先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闻一多对汪曾祺名士气质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外在;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内在,他后来的为人、为文,都能看到乃师沈从文淡泊、从容、温情的影子。
有的名士是锋芒毕露的,刚硬而决绝,像一支剑、一团火,比如嵇康。而有的名士则是刚柔并济的,温润而坚毅,像一杯酒、一块玉,比如陶渊明。汪曾祺的名士范儿,离后者更近点儿。说“近点儿”,是因为他和陶渊明还略有不同。陶渊明是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的,而汪曾祺则完完全全是入世的。入世和名士放在一块,好像有点儿不和谐,但汪曾祺恰恰就是一个入世的名士。他入世,但不佞世。汪曾祺自己说:“我追求的是和谐”。此和谐不是政治术语,而是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汪曾祺追求和谐的这种“另类名士”气质,同他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有很大关系。他坦言:“我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何为儒家的人情?当然就是浓厚的现世关怀情结。但儒家的现世关怀,和与自然的和谐是分不开的,二者融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诗性人格”。,汪曾祺又极为讲原则,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自重,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从不肯利用朋友为自己谋取方便。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这种坚守更体现在对文学标准始终不渝的独立见解上。
仅仅是儒家,还不足以成就他的人生境界,也不足以玉成他小说、散文创作的田园风格。再诗性的人格,只要“爱人”、“入世”,便不得不有所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有所追求,便容易为得失挂怀,陷入烦恼困顿中。汪曾祺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尤其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煎熬和折磨,这与道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不论何种境地,汪曾祺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并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与人生。
可叹的是,汪曾祺这位名士,大半生都活在一个“去名士化”的土壤里。他的可贵在此,他的落寞也在此。读汪曾祺的文章,经常会感到时代背景的淡化,或者向已经消逝的过往的偏向。汪曾祺自己也承认:“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的或正在消逝的时代。”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汪曾祺的散文里,有好大一部分是写饮食的,时代背景的淡化也好,消逝的过往也好,就散文来说,没有比写饮食更适合的题材了。
更难得的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里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风俗人文、历史考据,名士的情趣与文人的素养二美得兼,一时并见。若问,名士和美食家有必然联系吗?如果一概而论,并非如此;可是要说汪曾祺,那二者的联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如果没有美食家的这层角色,汪曾祺的名士气质就失色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名士范儿呢,那汪曾祺也就只不过是个过得去的美食家而已。
屈指一算,汪曾祺离我们而去已经16个年头了。读者并没有忘记这个“老头儿”,他的书一印再印,尤其以饮食散文最受欢迎。相信很多人像笔者一样,把汪曾祺视为自己最喜爱的当代作家。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我们还会如此喜爱他的文吗?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当今并不缺乏作家,甚至也不缺乏美食家,可是汪曾祺走后,我们放眼四望,却难得再觅一位如此率真、潇洒、从容而又有才情的名士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汪曾祺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其作品具有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特点,使读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中国作家网)
②汪曾祺的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他的白话之白,是有着真正文字的贵气。汪先生文字的贵气渊源有自,因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何立伟评汪曾祺)
③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评汪曾祺)
(1)下列对材料和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闻一多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的;而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这份蔼然仁者之心则在内在上使汪曾祺的文风表现出淡泊、从容、温情。
B.嵇康是锋芒毕露、刚毅而决绝的名士,如一支剑、一团火;陶渊明则是温润如一块玉、一杯酒,刚柔并济。而汪曾祺则是出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另类的名士。
C.汪曾祺写饮食的散文中,都没有时代背景的出现,都是在偏向已经消逝的过往。这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怀旧情绪。如《端午的鸡蛋》就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诸多大事,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这得益于他深受道家影响,能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使作品仍能保持一种文雅气。
E.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在怀念汪曾祺,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率真从容的名士了。

(2)汪曾祺身上“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3)汪曾祺名士范儿的养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B.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地对话,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C.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000多件。
1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上周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万分感谢。
D.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雾霾成因的“积累说”是基于雾霾形成的机理提出的。众所周知,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当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     ①    。如大气,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   ②      ,这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物累积到一定数量,               ③    ,洁净的空气就变成了雾霾空气。
17.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康桥”“雨巷”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5分)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人皆有登上山巅的潜意识。有的攀登者渴望征服,永不认输,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图景;有的攀登者面对“绝顶”,却潇洒转身,当他“回首向来萧瑟处”时,看到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神奇,留给世人一个无法揣测的“绝顶”;还有的攀登者认为,攀登不在于翻越了多少山巅,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要求:阅读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答案 D解析: 错在“具有人情”、“是一种神秘主义”。
2.答案B解析: A项逻辑关系有误〃原文说的是“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并非必要条件。C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D项割裂了移情作用与美感经验的联系〃原文中说“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3.答案 C解析: “两个观念”的说法不完整〃应该是互相反对的观念;而且“只有……才……”的表述过于绝对。
4.D
5.D
6.A
7
(1)(王羲之)很受堂伯王敦、王导的器重。陈留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被动句。时:当时。重名:盛誉。目:把……视为。句意1分)
(2)王羲之曾和志趣相同的朋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乐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尝:曾。同志:志同道合的朋友。介宾短语后置。申:抒发。句意1 分)
8
(1)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别家的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宿。
(东:东家的。西:对着西家。宴:吃饭,句意1分)
(2)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了两次。
(已:后来。凡:总共。再变:变了两次,句意1分)
9. 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一面是邻居富裕到连鸡也被吸引得前去啄食,(1分)另一面是自家庄园因贫困而客人稀少,(1分)突出了贫富悬殊的程度,表达了诗人对嫌贫受富的世风的讽刺,这也是诗人归隐的原因之一。(1分)
10. 尾联表达了诗人甘居困顿,远离官场,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情感。(2分)诗人在居所外墙下以竹作篱隔离开官道,表明诗人不愿与达官贵人同流合污的愿望;(2分)作者借“竹”这一象征高洁的意象也表明了这种感情。(2分)
11.
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AD(答D3分,答A2分,答B1分,答C.E不给分) 
B项,对应的原文第三段中“离后者(陶渊明)更近点儿”。C项,对应的原文“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E项,对应的原文“难得再觅”,选项“没有”不准确。
(2)①有着儒家现世关怀和谐自然相融合的诗性人格。②极为讲原则,体现着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与自重。③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不论何种境地,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 
(3)①宽松和谐而又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②西南联大的教授对汪曾祺的影响。③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④汪曾祺本身富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每点2 分,答任意三点给6分)
1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望文生义,“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可以改为“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B项,“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符合语境,正确;C项,望文生义,“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可以改成“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乡)”;D项,望文生义,“水落石出”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可以改为“东窗事发(东窗下谋划的事被告发,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14. 【答案】4.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随着”、“因此”;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该将“危害”改为“问题”;D项,语意表达前后矛盾,近是不足,多是超过,矛盾。去掉“近”或“多”。
15. B(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
16. ①环境可以逐步进行自我净化②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③达到环境自净的极限
17. 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雨巷,你的凄婉迷离,你的幽怨冷漠,不正好应和了我彷徨的心境吗?

18. 角度一:立足第一类攀登者,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外国语实验学校、通江超前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