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
试题预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2)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3)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绿茵,为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场所。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
(选自《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A. 无可非议湮没异曲同工        B. 无可厚非淹没异曲同工
C. 无可厚非湮没殊途同归        D.无可非议淹没殊途同归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是夸张的说法。
(选自《南州六月荔枝丹》)
A. 梨花院落溶溶月                    B. 柳絮池塘淡淡风
C. 青草池塘处处蛙                    D. 片片桃花雨后娇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3分)
A.恋人的声音在晚间多么清婉,听上去就像最柔和的音乐!(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王实甫《长亭送别》))
C.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贾祖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D. 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周晓枫《斑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3分)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①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②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③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④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A.③②①④B. 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 ②③①④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 人如果蒙上眼睛,就看不到前面的危险。
B. 利益面前,朋友之间也就会变得尔虞我诈。
C. 谁欲加害于人,必将祸害自己。
D.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总是相连的。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注],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晏:平静
B. 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名:占有
C.先生固耽内典耽:延搁
D.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是指对君主、尊长不能直言其名,分为家讳和国讳。如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将“民部”改为“户部”。
B.三辅:本指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后简称“辅”。
C. 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又称“秋闱”,参加考试的是秀才,考中后称为进士。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4分)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4分)


9.结合全文,概括梁熙在为人、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要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②,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杜甫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在夔州逃避战乱时所作。②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1)根据首联,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6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5)安能以身之察察,▲。(《楚辞•渔父》)
(6)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7)▲,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8)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一枝红玫瑰  
[俄]玛丽亚•帕弗洛娃
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她用自己的爱,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
她是一个身材矮小、体质衰弱的老人,穿着一身旧衣服。她的头发在脑后盘成两个小发髻,加上苍白的面孔,使那双蓝眼睛更显得纯朴了。每逢天气暖和的时候,这位老妇人总是到街心公园去,在那里一直呆到天黑。只要天气一冷,她便开始到花店去。在花店,有两个按岁数可以做她孙女的卖花姑娘,她俩总是高高兴兴地接待她,因为有她在店里,她们也可以离开一下,去喝一杯咖啡。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她的两只手异乎寻常地敏捷起来,两眼闪着亮光,苍白的脸颊上还泛出了一丝血色。凡进花店的人都觉得,不买一束花就离开那个花店是太过意不去了。
一天晚上,天下着雨,老妇人坐在花店的小椅子上。突然,门开了,进来一位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男子。他头发花白,专心致志地观看着鲜花。老妇人怔了一下,脸上浮现出一丝拘谨的微笑,眼睛也湿润了。这是著名的小提琴家杨科夫!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曾亲自教会他认字的那个支棱着耳朵的瘦孩子,竟出落成一个这么魁梧的人。瞧,他就要回过头来……天哪,真巧!老妇人下意识地用手整了整衣服,理了一下她那稀疏的头发,呼吸也紧张、急促起来,她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男子的每一个动作,可是他没回过头来。他挑了一束花,漫不经心地把钱放下就出去了。那男子早已消失在往来的行人之中了,老妇人却仍然在追寻他的背影。
“你怎么啦,明卡奶奶?”卖花姑娘走了进来,发现她那激动的神情,惊讶地问。
“噢……没什么。”老妇人惊醒过来,她那温柔的蓝眼睛里流露着毫不掩饰的喜悦和自豪,流露出慈母般的深情。
“他是小提琴家杨科夫,彼得•杨科夫。你难道没听说过他吗?”老妇人高兴地向姑娘问道。
姑娘摇了摇头。
“他是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周游世界,从前是我的学生,在班里……”老人忙着解释说,然后又垂下了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继续说着,好像在自言自语。姑娘已经扭过头去,解开一束石竹花。
她明白,姑娘没听她讲话。
老人不说话了,轻声道别后就走了。
姑娘是不能理解她的。漫长的岁月,不同的风尚和感情把她们分割开了,而老妇人是属于过去那种有点可笑的人,她习惯于发现人的善良,并且天真地相信,善良迟早会胜利的。她感到幸福的是,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她用自己的爱,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如果说她心里感到遗憾的话,那就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不能再去帮助年轻人。
秋天不知不觉地过去,开始下雪了。寒风追逐着街上的行人。花店里暖和而舒适。老妇人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来。她伛着腰,裹着单薄的旧大衣走着,两个卖花姑娘常常这样想:“谁知她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天?”在她们眼里,她一天天衰老下去,就像个要燃尽的蜡烛。这使姑娘们感到不安。她们请她常来,她乐于常来。因为她喜欢这个地方。她需要跟别人聊聊天,她除了喜欢孩子们外,还喜欢花……。
每当店门打开时,她已经不感到激动,因为她那个闻名的学生再也没有来过。
有时命运也会捉弄人。一个冬夜,卖花姑娘到药店去,老妇人坐在花店的椅子上,透过蒙着水汽的玻璃窗注视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门开了,……您想必已经猜到了吧?一个男子用手抖落帽子上的雪花,摘下手套,两眼寻找着卖花姑娘。
“您要点什么?”因为激动,老人的声音拖得很长,断断续续。
男子看了看她。老妇人的呼吸几乎都停止了。他就要认出她来了,一定会认出她来的!刹那间,他那敏锐的目光和老人那兴奋的蓝眼睛相遇了,他现出了紧张的神情,好像极力回忆着什么。后来他又把目光移到了鲜花上。
“有没有玫瑰花?”“有没有玫瑰花?当然有。可在哪儿呢?”老妇人不知所措地四下搜寻。她看不见,也忘了放在哪里了。她看着他那双极力回忆着往事的眼睛……
她心慌意乱,竟没有注意到卖花姑娘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那男子看她摆弄着花束,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于是走上前去,微笑着向她轻声地说道:“我想对您说……您……”男子到底从她脸上看出了什么,她是不会知道的,连给他递花的姑娘也不会知道。
男子抽出一枝最漂亮的花,递给老妇人。
“给我?”她惊讶地喊道,“真的给我的?”喜悦和幸福感使她的眼睛模糊了。
她还想说点什么,可是喉咙哽咽,说不上话来。
“他认出我来了!小彼得……他没有忘记我!”这些话在她的心里翻腾着。
老妇人像一片落叶,慢慢坐回椅子上,脸上显出宽慰的微笑,手里握着那枝美丽的红玫瑰……
(选自《外国名家微型小说选》)

12.本文第三、第十六段的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了老妇人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请简要分析两次之间的差异。(5分)

13.第十二段中环境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5分)

14.“她为千百个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善和美的种子。”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15.请探究这篇小说以“一枝红玫瑰”作为题目的用意。(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人民日报》)
16.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6分)

17.请简要概括第②段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 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1.B【解析】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两个词,程度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殊途同归”和“异曲同工”;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不强调结果的好坏;“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
2. D【解析】对仗首先词性相同,事物同类。
3、【参考答案】D比拟。
4. D【解析】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以及工序的先后顺序进行组合。还可以借助句中的标志词,如“其次”。
5.【答案】C
6.【参考答案】C(耽:执着)
7.【参考答案】C(乡试考取后称“举人”,会试考取后称“贡士”,殿试考取后才称“进士”)
8.【参考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知:动词,主持,掌管。“誓于神”状语后置,“自污”宾语前置。)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诸子:各位先生。蜂起: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9.【参考答案】为人:本性纯净(或淡泊名利),恬淡好静(或行事低调)。为文:合乎古人法度,擅长禅悦。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别号。先生生于世族大家,年幼的时候不喜欢贵族子弟的习气,读书喜欢古文,对待名利之事很鄙视。在诗歌方面尤其喜爱陶渊明的风格,年轻时写的两句诗是:“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年老的长者对他的诗才很惊异。十三岁时补诸生第一,文才很出名。
顺治三年乡试中举,又过了十年中了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看待老百姓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治理的品行冠于三辅之地。在咸宁任职半年,入朝担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注重广开言路,台省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为求名声不惜凶狠争吵甚至动手。唯独先生淡泊宁静,下班回家就焚香扫地,终日平静地端坐,如同离开寺院的老僧。闲暇时就和他的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等人出游丰台、草桥等名胜之地,有时在寺庙、道观会餐。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先生默默安坐,有时微露笑容,不说一句话。偶尔说出一句来,就会让别人感到若有所失,觉得自己的语言烦琐。先生执着于佛经研究,对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没有不研究的,而对《楞严》尤其透彻领悟初因证果的要旨。每次拜访他的宅邸,除简陋的绳床药灶之外,看到的就只有几卷经论罢了。
先生曾经在秦地巡视茶马交易,一文钱也没有。有人将这事当成笑话,他就笑着说:“对这事我经过了深思熟虑。做官谋利,是为子孙考虑。子孙如果没有出息而积储丰厚,三蠹就要来了,一是盗贼,二是博徒,三是倡优。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城,每日都怀有归田的念头,嘱托长洲人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明志,我们都为他赋诗。没过多久,称病归田。淄川人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是纪实。归田之后,更加耿直方正,自我约束,不与当权者交往。同榜考中的王中丞巡抚河南,多次馈赠钱物,他全都不接受。回信说:“我生来就有癖好性情,酷爱古人书帖,也只是仿效前人把玩龙团、赏鉴廷珪墨之意罢了。听说您在松江府亭临摹了宋仲温的书帖《兰亭十三跋》,在鹤沙报恩忏院临摹了赵子昂的书帖《铁佛嶴钟铭》,如果能各自送一件给我,一定拜谢恩赐。”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很多作品,一旦有作品,必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而在禅悦文字方面尤其擅长。
   先生生于明代天启壬戌年,去世于康熙壬申年,享年七十一岁。
10.(11分)
(1)(6分)感伤、苍凉。秋天的霜露如白玉一般,却凋零了片片枫林,巫山巫峡间也充满着萧瑟阴森的气息(2分)。首联选取了具有季节特点的“玉露”和“枫林”,交代了时间(2分);“凋伤”“萧森”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分)。
(2)(5分)以景结情(1分)。家家在赶制冬衣,两岸阵阵急促的捣衣声,烘托了游子的故园心(2分),遥望长安,何时归,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在尾联中充分体现(2分)。
11.(1)定乎内外之分(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晓来谁染霜林醉(4)欲以究天人之际(5)受物之汶汶者乎(6)不坠青云之志(7)故知一死生为虚诞(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2.前一处是老妇人第一次巧遇扬科夫,揣测成名的学生可能马上认出自己,情绪激动(2分)。后一处是第二次邂逅扬科夫,被学生扬科夫认出,内心异常激动、欣喜若狂(2分)。两处描写都表现了内心的激烈的情绪,前者是期待、忐忑,后者是欣慰。随着情节的发展,体现了老妇人心理上的变化(1分)。(意思对即可,若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13. 运用了反衬的手法(1分),以室外的寒冷反衬花店里的暖和、舒适,以及人情的温暖(1分),为人物的活动作铺垫(1分),老人衣着的单薄与天气的寒冷形成的发差,由此暗示老妇人生活境遇的窘迫(1分)承上启下,由秋夜师生巧遇时的遗憾过渡到冬夜邂逅、相认时的宽慰,衔接自然(1分)。(意思对即可)
14.第一处,首段的句子提挈下文,又交代主人公的身份;(1分)第二处,照应开头,强调老妇人“播下善与美的种子”,为下文成才成名的学生赠送给她最美丽的玫瑰花埋下伏笔,揭示了后文扬科夫向他献花的原因(2分)。重复内容、表述相同的关键性语句,前后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15. “一枝红玫瑰”隐喻和象征了文章的主题:感恩。善与美迟早会生根开花(2分);“一枝红玫瑰”又是小说的线索,提示了重要情节的发展(2分);简洁、鲜明、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深思,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标题本身形式上的美感)(2分)。(意思对即可)
16.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2分),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2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近乎道的信念。(2分)。
17.首先解释“匠”的含义(2分),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2分),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2分)。
18.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2分),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2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2分)。

19.【立意参考】
1、承认局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判断并追求真相。
2、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入手:认识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分析相信自己判断的原因。
3、结合现实谈接近真相判断的重要性。 (42.49.19.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