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说明:全卷共4页,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另设有附加题10分。答题内容一律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本试题上的不计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1)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1分)(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全卷共4页,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另设有附加题10分。答题内容一律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本试题上的不计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1分)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观刈麦》)(1分)
(3)《与朱元思书》中用比喻、对偶写水势急猛地句子是:         ,         。(2分)
(4)         ,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分)
(5)把孟浩然的《万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            。坐观垂钓者,惟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 (          )中笑着长大的。
(2)老太太没奈何,只得yāng jí (         )一个邻居去寻她儿子。
(3)过不大一会儿,暴风雨就 xiē sī dǐ lǐ (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4)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wèi tóng jiáo là (          )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多少过分的阿谀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B.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C.长篇小 说,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史诗般的文化厚度。
D.课本剧汇演中,邻班同学夸张的表演让大家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4.下列病句中修改不正确的是(     )  (3分)
A.牛奶中含有大约30%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B.牛奶中的蛋白质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将“在关键时刻充当救命稻草”和“提供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互换位置)
C.UHT(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牛奶只需要常温收藏,是真正的节能环保奶。(将“收藏”改为“保存”)
D.牛奶包装纸盒中,纸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铝箔有阻隔氧气、光线和气味,而它的“遮光效果”则是玻璃瓶无法替代的。(删去“氧气”或者“和气味”)
5.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恰当的语句,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露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花儿虽少,却可以传达春天的气息;             ,
                            ;             ,                               。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各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10分)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猥自枉屈(          ) (2)攘除奸凶(         ) (3)以彰其咎(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经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二)(9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③,入日,渴欲得饮,赴引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引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
【注释】①珥:戴着玉质耳饰。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③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④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膏肉浸润。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大荒之中               辍耕之垄上
B.逮之于禺谷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C.将走北引大泽           与臣 而将四矣
D.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广故数言欲亡
10.请用三条“/”进行断句。(3分)
有 人 珥 两 黄 蛇 把 两 蛇 右 手 操 青 蛇 名 曰 夸 父
11.读了以上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  (10分)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 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 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 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12.“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 (3分)  
A.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C.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D.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3.在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作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
B.作者发现了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C.作者发现了江南景色美丽之所在。
D.作者发现了江南文化的两个来源。
14.第④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4分)
 (四)(17分)
主角   【美】安•吉德里斯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演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说。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很纳闷儿,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吉。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 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吉(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幸好,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的爬,丹吉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吉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们家的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上传来……”昏昏欲睡的丹吉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所有的观众。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5.根据故事的情节,以妹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妹妹应征当演员,却得到了狗的角色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妹妹的表演抢了整场戏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烘托得手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2)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
18.标题“主角”有什么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出简要分析。(5分)
三、写作(50分)
19.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请以“那一天,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
【A】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皮袋。
【B】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晃,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来回走,中途折回),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进入一步踏住 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作“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蒋门神,说出那三件事来。
1.上述两段选文是《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故事的内容。(每个故事不超过7个字;2分)
2.联系原著,说一说选文B 中事件的起因。(4分)
3.结合选文A、B,分析武松这一人物的形象。(4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
1.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⑵小麦覆陇黄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⑷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每空1分,错、漏、多1字,该空不能得分)
2.⑴襁褓    ⑵央及    ⑶歇斯底里    ⑷味同嚼蜡
3.A(“阿谀”为“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原文为“谀词”)
4.D(D为缺少成分,正确的修改方式为:在“阻隔氧气、光纤和气味”的后面加上“的作用”)
5.示例:风儿虽轻,却可以抚慰疲惫的身心;话语虽短,却可以闪烁智慧的光芒。(符合题意构成排比句即可)
二、阅读
6.⑴辱,降低身份      ⑵排除,铲除      ⑶表明,显扬
7.⑴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关键词:布衣,躬,苟全、闻达)    ⑵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认识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关键词:谋、咨诹、察纳、雅)
8.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方已经平定,并不是“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
9.C(A.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 在/表比较;C.将要;D.表约数/多次)
10.有人珥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 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那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挫折。
12.C(C项是写王昭君对中原大地的想念。)
13.C(文中没有阐述到江南的景色之美。) 
14.不可以。因为此处运用了谢道韫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能很好地证明前面的论点“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
15.⑴妹妹积极认真地排练狗的角色;⑵妹妹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在场的观众
16.示例一:“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从观众的反应中写出了妹妹扮演小狗时的惟妙惟肖。
示例二:“我用手掩着嘴,强忍着笑”,从“我”的反应中反映出妹妹扮演的小狗可爱生动。
示例三:“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通过观众的反应,表明妹妹的表演精彩绝 伦,抢了整场戏。
17.⑴“丢”这一动词形象地体现了妹妹的失望情绪。
⑵“缩了缩”体现了我好面子,怕被人认出来,不好意思的心理。
18.主角包括两层含义:妹妹是这篇小说的主角;妹妹经过努成了《圣诞前夜》这一话剧观众心目中的主角。(2分)以“主角”为题,一语双关,暗示文章的主题:不论做任何事,只要抱着演主角的态度,认真对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3分)
三、作文
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没有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 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附加题
1.⑴景阳冈打虎;⑵醉打蒋门神
2.蒋门神勾结官员,强抢了施恩的快活林;(2分)施恩对发配的武松百般照顾,武松感受施恩的恩情,决定痛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2分)
3.⑴从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以及醉打蒋门神,足见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2分)⑶武松蒙受了施恩的恩情,便决定为施恩报仇,可见这个人性格忠义,有恩必报。(2分) (110.52.94.6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福安市环城区片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