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级11月份语文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命题人:黄丽霞命题时间:2017.11.20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宿(sù)命坍圮(pǐ)恪(gè)守亘(gèn)古不变B.祷(dǎo)告猝(cù)然隽(jùn)永颓(tuí)废C.兜(dōu)圈子苔藓(xī
试题预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级11月份
语文检测试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命题人:黄丽霞     命题时间:2017.11.20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sù)命    坍圮(pǐ)   恪(gè)守     亘(gèn)古不变
B.祷(dǎo)告     猝(cù)然   隽(jùn)永    颓(tuí)废
C.兜(dōu)圈子   苔藓(xīan)  气吁吁(xū)   咆(páo)哮
D.掺(chān)假  数(shǔ)落  矮墩墩(dūn)  一筹(chóu)莫展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四百多年里,它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淡褪  剥蚀  倒塌  散落
B.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C.剥蚀  消退  倒塌  零落
D.侵蚀  消退  坍圮  散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屋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声音,那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
B.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之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D.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
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六王毕,四海一。 
  C.辇来于秦。                D.日与其徒上高山。
6.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句读之不知。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索科洛夫是德国作家肖洛霍夫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他忠厚朴实,在战争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B、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C、《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赋”是一种文体,“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散文的笔调与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
D、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被人们称为“欧•亨利式结尾”,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 
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2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10.给下列标点的词注音。(2分)
横槛 (      )           粟粒 (     )
11.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并订正。(2分)
(1)不暇:来不及          (2)南亩:泛指农田
(3)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4)独夫:孤单的人
答:                                                             
12.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3.“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3分)
答:                                                            
(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4.(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3分)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4分)
译文:                                                             
(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3分)
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3分) 
答: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 (4分)
答:                                                            
                                                                 
五、名句默写(10分)
16.完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5)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师说》)
(6)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9)晚来天欲雪,                   。(白居易《问刘十九》)
(10)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六、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17-20小题。(24分)
雨   伞
日本•川端康成
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姑娘跑到门外,看见如约前来的小伙子打着伞,这才喊道:“哎哟!怎么下雨了?”小伙子将脸藏在伞内,这雨伞与其说是挡雨,倒不如说是他来到姑娘家的铺面前时,为了遮羞而打开的。小伙子默默地将伞遮在姑娘的头顶上。姑娘只把一边的肩膀伸进去,小伙子见姑娘还淋着雨,很想请她靠近自己,可又没有勇气开口。当然,姑娘也很想一只手凑上去拿伞,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做出了要逃出伞外的样子。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小伙子那当官的父亲要携眷赴外地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
“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
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挨着姑娘坐,便站在她的身后。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时,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
“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近点,把上半身拍大些。”
姑娘点头不语。“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姑娘无意中抬头望了他一眼,顿时两颊绯红,明眸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她赶忙像孩子般温顺地到化妆室去了。瞧见小伙子来到家门口时,她连理一下头发都顾不得便跳了出来。一头蓬松的头发,像刚刚脱下游泳帽似的,姑娘为此感到不安,但是,在男子面前,她又陷于羞涩,连拢拢头发的动作都做不出来,而小伙子又怕提醒会使她难堪。去化妆室时姑娘的欢快神态深深感染了小伙子,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很自然地一块儿坐在了椅子上。临走时,小伙子找起他的雨伞来,他偶尔发现,伞已经被先走出门口的姑娘拿在手里了。姑娘从小伙子的目光中突然醒悟过来,心里不由暗自一怔——无形中,她竟已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小伙子没有要回伞,姑娘也不大愿意交还给他。可是,不像来时那样胆怯,他们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雨伞在绵绵的雨雾中远去,远去……


17.小说开头的“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8.小说结尾处写“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有何作用?(6分)
                                                                             
                                                                                
19.小说是如何刻画文中那对恋人形象的?请简要举例分析。(6分)
                                                                             
                                                                                
20.小说以“雨伞”为标题好不好?请简要阐述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主题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7级11月份
               语文检测参考答案
1.D.A恪(kè)B隽(juàn)C藓(xiǎn) 
2.B
3.C (A.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B.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C.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D.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4.D(A、看到……声音,搭配不当;B、“自从”放到句首;C、“是”字缺宾语的中心语)   
5. B  (A “朝”“夜”应是名词做状语, C“辇”名词做状语 , D “日”名词做状语 ,B “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
 6.C (A.判断句,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 D.定语后置)
 7.A(《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8.A ( “山水画”及冒号提示:先写山,后写水。故③应在①②之后。从“朦胧意境”和 “在平远中”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
9.B
10.槛jiàn;粟sù
11.(4)错。独夫:指秦始皇。
12.统治者不爱人民。
13.(1)指六个国家;(2)(3)同,指六国统治者。
14.(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
(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文段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15.(1)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2)以乐景写哀情,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起反衬作用,使“一片愁”加重加浓。“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正在说明“眼底”是充满了“离恨”的,实质是在叹她自己“白了少年头”,而这“白头”又正是“一片愁”的恶果。若直言之,就是“思君令人老”。这是用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
(3)这位思妇在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一尊还酹江月
(3)卷起千堆雪
(4)月出于东山之上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舞幽壑之潜蛟
(7)不霁何虹
(8)苟利国家生死以
(9)能饮一杯无
(10)怅寥廓
17.这句是场景描写,第一为小说营造了浪漫的意境,第二,因为下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刻画青年男女的羞涩创设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和小说结尾相呼应。
18.小说最后写小伙子与姑娘“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暗示了他们的爱恋由青涩走向了成熟。 
19.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言行等刻画人物的形象。如小说开头部分写小伙子给姑娘撑伞,姑娘却羞涩的只将半个肩膀伸在雨伞下,而另一边仍在雨中,表现了他们初期的羞涩之情。小说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如照相时,小伙子用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恋以及羞涩之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20.好。“伞”在文中起线索的作用:主要情节通过雨伞展开,主要形象通过雨伞塑造,雨伞见证了这对青年由青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 (110.52.94.18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徐州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