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包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2017.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皮影戏传承要走学院派路子李姝昱皮影戏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剧情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在造型、布景、唱腔、配乐、表演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门道,从某种
试题预览
包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7.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皮影戏传承要走学院派路子
李姝昱
皮影戏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剧情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在造型、布景、唱腔、配乐、表演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门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堪称精妙。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老百姓普遍有欣赏皮影戏的习惯和爱好。路宝刚回忆,当年父辈唱得最多的是《樊梨花》,夏天的夜晚,一家人在院子里拉起电灯,饶有兴味地聊天、说戏,吸引了左邻右舍的观众。几十年来,《樊梨花》成了他的一种特殊情结,寄予了对父辈的深切怀念和对皮影的执着坚守。
然而,尽管业界一直在努力,皮影戏这门古朴的民间艺术在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网络时代,还是不可避免地面临传承危机。
振兴皮影戏的当务之急、长久之计关键在以下两大方面:首先是人才建设。一直以来,皮影人才培养大多采取随团形式:新人进入剧团后,才开始近距离地接触皮影,从零起步慢慢学习、上手,主要学到的是实践技能,将来可能成为技艺娴熟的匠人,但不太容易在文化层次、综合素养上也实现必要的突破。“皮影戏是民间艺术,但从业人员绝不能只满足于做民间艺术家,而应该把自身定位为艺术家。”路宝刚建议,今后应当走学院派的路子。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戏曲学院、艺术学校,设立专门的皮影专业,对学生进行工艺美术、乐理知识、戏曲理论、表演技巧、文学素养、文化内涵等的系统教育和全面把关。经过几年的科班培养、刻苦学习,学生不但可以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将来改行的可能性也会小很多。如是,有利于人才的优化和聚拢。且随着人才队伍壮大、质量提升,皮影戏就慢慢积累起了创作精品为自己代言的深厚实力,进而从观众中、各行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踊跃加入。
其次是观念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跳出“皮影”的框框,尽量往影戏方向迈进。“在自然界,有光就有影,不同质地、形状、规格的物体往往有着不同的影子形态,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光影世界。重要的是,用什么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把各种影子集中起来,并用它们来演故事。”路宝刚认为,在单一的皮影形态已无法适应大众的欣赏水平时,明智之举是拓宽视野,探索并发掘影戏的巨大潜力。
“将来可能不叫皮影戏,而叫影戏舞台剧。剧场里除了观众和演员,还有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影子,皮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影子不是局限在银幕上,而是占满了剧场的长、宽、高,并在演员的指挥下恰到好处地‘说话’和‘行动’,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剧中的影与影、影与人、人与人自如地对话和互动,共同演绎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温暖情怀的好故事。”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剧情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而且集音乐、美术、说唱、舞台效果于一身。
B.《樊梨花》是路宝刚的父辈最爱的皮影戏,它是父亲的一种特殊情结,表明了父亲对皮影戏的执着坚守。
C.皮影戏的学院化是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戏曲学院、艺术学院,设立专门的皮影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全面把关。
D.通过演员指挥影子(包括皮影)来实现影与影、影与人、人与人的对话和互动,从而演绎故事的戏剧艺术就是影戏舞台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网络时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导致古朴的皮影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危机,皮影演出市场已逐渐消失。
B.振兴皮影戏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建设,“随团”的培养模式使得皮影人才主要学到了实践技能,而难以突破文化层次和综合素养。
C.振兴皮影戏需要提升观念,突破“皮影”这一单一形态,让皮影戏往影戏方向发展,满足大众的欣赏需要。
D.从大自然收集的各种影子,在影戏舞台剧中可以银幕上下地走动,占据整个剧场,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影戏的从业人员如果只满足于做民间艺术家,不精研工艺美术、乐理知识、戏曲理论、表演技巧,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不理解皮影戏的文化内涵,就很难推动皮影戏的长远发展。
B.皮影戏的学院化,不仅有利于皮影人才的优化和聚拢,还将使皮影戏不断积累精品,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皮影戏行业中来。
C.路宝刚认为用什么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集中并利用各种影子,是影戏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D.就皮影戏的传承问题,作者提出了两点做法,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改变思路,拓宽视野,将皮影戏转化为影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   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   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   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⑪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⑫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征。
B.“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表达的并非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期盼。
C.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感恩,作者行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咏物抒怀便是其中之一。
D.文章虽然把人生与树犹若亲属的种种亲昵叙写得丰满、细腻,其用意还是在于表达“我们成了路人”的悲哀。
5.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5分)                                                               
6.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屏奴”低龄化惹忧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在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为“屏幕奴隶”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
在网络世界里,很多父母眼里还很陌生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在“庄园”里,小朋友们有着忙不完的活儿:买新衣服、布置居室、照顾宠物、播种蔬菜、打工挣钱……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还误入歧途。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不但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而且更容易并正在快速地走向低龄人群,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一位家长说:“孩子求着要玩,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
“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网,未成年人更容易有网瘾。”孙宏艳曾专门做过网络沉迷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等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时间更长。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魏晨曦说,与普通电脑相比,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且随时随地可用。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同时虚拟世界又与孩子本身爱幻想的特点很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
专家指出,手机及以后更多新网络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其便捷性、隐蔽性使得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
以前家长常抱怨“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现在却是抱怨“一天到晚不出门”。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有些孩子,周末与节假日不是在玩手机游戏,就是玩平板电脑,基本不和人交流,说过的几句话都是找人借手机玩;有些小孩,平日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一到玩手机游戏,便时而大笑,时而大叫。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
“已经没有办法读书。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好像是一种生理疾病……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网络写手“和菜头”最近如此感慨,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说。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教授辛自强说,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有关负责人李正祥介绍,很多年轻网民上的更多是商业网站、交友网站等,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而误入歧途。
( 来源:新华网   记者:梁钢华 周婷玉) 

7.下列选项中,对“屏奴”低龄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且随时随地可用。
B.网络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要。
C.手机及以后更多新网络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其便捷性、隐蔽性使管理更加困难。
D.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况,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无处不在,使得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屏幕奴隶”已经低龄化。
B.在网络世界里,很多父母眼里还很陌生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已经发展到“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的地步,这说明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摧残很大。
C.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令人担忧。
D.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渐渐养成了“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养成了信息时代提笔忘字、见面忘言、社交能力减弱的通病。
E.目前,我国网站还没有分级,网络信息驳杂难辨,很多年轻网民上的更多的是商业网、社交网站等,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影响而误入歧途。
9、结合全文分析:沉迷网络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正确利用网络,你有何建议?(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足下过太子于宫。”中“过”与“过故人庄”“过”的意思相同,即“拜访”之义。
B.“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中“卿”指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C.“足下”是一个词语,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如大将军足下,就出自《史记》。
D.《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成就颇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E.诗人以“水北流”与“人南窜”加以比照,表达了远离京师的孤独、悲愤之情。
15.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通过        ,         ,                    ?感慨宇宙广阔和自己的责任担当的?
(2)《再别康桥》诗人不能放歌,于是从幻想回到现实,紧接着用     ,       ,
          表达出自己只能在悄悄中体味缕缕别情与重重离绪。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公职人员,言行都代表着政府,不仅在平时要谨言慎行,在网络更应该危言危行。
②除了馒头配白开水,老李三个月来不识肉滋味,今日结束了户外工作,终于能尝鼎一脔。
③中国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令对手不寒而栗。
④和许多收藏家一样,叶盛将个人的收藏品全部公诸同好,并将其研究方法教授给学生。
⑤李白的《将进酒》,气势豪迈,盛情奔放,语言有气势,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⑥如今越来越多的司机在通过斑马线前会自觉减速或停下来。开车礼让行人,已蔚然成风。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兰州好人墙》开播以来,对这个栏目中的好人故事进行转载报道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超过百家左右。 
C.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D.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   ①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      ②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   ③              ,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避开自己的短处。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或几层解释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包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科技文——皮影戏
1.(3分)答案B  从原文中看,是路宝刚对皮影的执着坚守,不是父亲
2. (3分)答案A  A项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皮影戏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传承危机,并没有谈及现代社会、网络时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了皮影演出市场已逐渐消失。
3.(3分)答案D  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做法的是路宝刚,而不是作者。本文是作者访问路宝刚后所写下的文章,稳重有大量的引文,考生在阅读文本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散文——人生树下
4、(3分)答案D    A“有提示了全文所用的的手法—象征”分析错误。“人生树下”不属于象征   B这里既有对香樟树的喜爱,也有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期盼。  C“为了表达对树的敬畏”理解错误。整篇文章,作者一直在表达对的感恩,没有敬畏之意。
5、(5分)答案   ①故乡的枣树见证家族的繁衍生息   ⑵树是饥荒年代人们果腹的食材    ③树是人们离家或返乡时的精神寄托。 ④香樟树是江南女儿生命成长的终身陪伴。 (答出一点给1分,打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6分)①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②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③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④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新闻——“屏奴”低龄化惹忧
7.(3分)答案 D  这是谈科技发展的优点。
8.(4分)答案C  E  (A应为“屏幕奴隶群体日益呈低龄化新趋向”。B“没玩过到学校都没有谈资”在文章中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不是“摩尔庄园”。D“提笔忘字、见面忘言”于文中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9.(5分)答案  危害有  ① 宅:户外活动不足,学生的健康受影响。学生肥胖、超重率增加,近视率逐年上升。②闷: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长安少年增多。③散:锁片化冲击使注意力游移。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理解能力。 ④误;我国网站没有分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