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2018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年级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馔zhuàn庇佑pì迤逦yǐ得鱼忘筌chuánB.毗邻pí蕴藉jiè斟酌zhēn清沁肺腑qìnC.撮合zuō嗔怒chēn怂恿cǒng翘首以待qiáoD.憎恶zēng付梓xīn岑寂céng锱铢必较zī2.下列划线词语,没
试题预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
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酒馔zhuàn    庇佑pì     迤逦yǐ       得鱼忘筌chuán
B. 毗邻pí       蕴藉jiè    斟酌zhēn     清沁肺腑qìn
C. 撮合zuō      嗔怒chēn   怂恿cǒng     翘首以待qiáo
D. 憎恶zēng     付梓xīn    岑寂céng     锱铢必较zī
2.下列划线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他通霄做噩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B.纯萃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蓑。
C.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厉,推成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悦亲戚之情话                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阮籍猖狂
C.臣欲奉诏奔驰                腹犹果然 
D.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既自以心为形役
5.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乐琴书以消忧                  窜梁鸿于海曲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俊才星驰
C.而后乃今将图南                眄庭柯以怡颜
D.宾主尽东南之美                策扶老以流憩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 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 遍布的今天,可谓特 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未必有关。
C.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一家人各看各的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有时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不论这种生活是好是坏,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翻译10分,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亲自        B.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疾:疾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李密和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应征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4分)
 
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③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  
(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1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 登东皋以舒啸,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的宋荣子,世人都称赞或非议他,他都不在意,而且能做到“                  ,                  ”,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
(3)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
(4)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 《思维与智慧》)
1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D.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16. 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7. 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8.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B.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C. 有些人往往是话说得富丽堂皇,行动上却总是见不得阳光。这种人只能迷惑别人一时,最终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
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      ,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②无锡近现代最辉煌、最令人自豪的就是工商业的发展,收藏这方面的文物全为见证历史,       后人。
③这次一线城市楼市的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       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楼盘的开发商乘机炒作等,但归根结底,是买家的盲目跟风。
A.反应    留传    固然             B.反应     流传     固然
C.反映    流传    当然             D.反映     留传     当然
21.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听着这首《凤凰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凤凰浴火重生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就只能在熊熊火焰中留下一堆无用的骨灰!
①我们此时难道不正像那烈火中的凤凰
②然后她展开翅膀,在灿烂中永生
③如果我们奋力拼搏,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万丈阳光
④她的熠熠烈焰中的美丽,她的坚忍不拔的勇毅,她的浴火重生的神奇
⑤火红的羽翼在火焰中闪亮,那浴火的身躯承受着火焰的舐噬
⑥试问还有谁能不被她的强大所折服
A.⑤④②⑥①③        B.⑤②④⑥①③  
C. ①③⑤②④⑥       D.⑤②④①③⑥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 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流水中学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
高中 二 年  语文  科(必修五)
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  分: 1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4、(1)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分)
16. 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17. 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18.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语文文字运用(12分)
题号 19 20 21 22
答案




六.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B(A庇佑bì  得鱼忘筌quán  C撮合cuō 怂恿sǒng  D付梓zǐ 岑寂cén
2.C(A宵 彩——采B衰 萃——粹D  励  陈 )
3.C(富丽堂皇:一般指建筑物等宏伟有气派,用在此处不恰当,应改为“冠冕堂皇”)
4.A(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固然:一般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5.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加“使之”。C项,结构混乱,“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的主语应是“科幻文化正在崛起”。D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
6.D  试题分析: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7.C   试题分析: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8.A  试题分析: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9. D(见能力培养与测试p44)
10.B
11.C
12.①(4分)译: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②(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下一个『部编本八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