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王娅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C.携(xié)带 峥嵘(zhēng) 挥斥方遒(qiú)D.百侣(lǚ)  
试题预览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王娅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3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 
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
C.携(xié)带   峥嵘(zhēng)   挥斥方遒(qiú)     
D.百侣(lǚ)    橘(jú)子洲    载(zǎi)歌载舞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淬炼           忤视            沧桑            戮没
B.凄惋           斑斓            屠戳            偏袒
C.赡养           忸怩            愁怅            切而啖之
D.坍塌           恶耗            蔓草            运筹帷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战国策》,又称《国策》,共三十三篇。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荆轲刺秦王》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3分)(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君安与项伯有故?
7.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进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拔剑撞而破之         B.  籍吏民
C. 吾得兄事之            D. 此其志不在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而乃以手共搏之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为之奈何 
11.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二.文学文本阅读:(14分)
目 送 ( 龙应台 )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 2010 年 4 月版)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13.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4分)


1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你同意这些这些说法吗?或者你有另外的理解?(6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问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造焉                造:到……去
B.却行为道              却:退
C.所善荆轲可使也        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17.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1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5分)


②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感遇(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②何摧兀③,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④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 ②亭堠:戍边的城堡。  ③何摧兀”:多么险峻。④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
19.(4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二句写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就荒废了。
B.三、四句感叹“亭堠”的险峻后,又列举了士兵惨死沙场的景象。
C.七、八句写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令匈奴人屈服的往事。
D.末两句写人们只关注战争的胜利,没有人同情在沙场死亡的士兵。
E.该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穿其中,直抒胸臆,语言质朴劲健。
20.(4分)诗歌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一句一分,共10分)
2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4)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6)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刺秦王》)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
   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   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   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
2、A凄婉,惆怅,噩耗
3、D(A.“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 “亡羊补牢”指已经发生的过失。C.“年富力强”用来形容中青年)
4、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5、C“国别体”应为“编年体”
6.D
7.D
8.A
9.A(更:改变)
10.C(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1、A(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12.A,C
13. 答案:(1)妙用叠词,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把伤感之情抒 发得悠长舒缓,极富表现力。
(2)反复手法,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
(3)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让读者在想像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感人至深。
14. 答案:是一个细腻温婉(感情细腻)、爱子心切、孝顺父亲、思考冷静的女教师形象。(2分)评价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并联系实际分析。(2分)
15.D过,拜访
16.D
17.A太子只亲自拜访了鞠武
18. ① 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
②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主要语言点:(1)闻,听到。逮,不及,消失(2)且:将要,以:已经,患:担心、忧虑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师傅鞠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鞠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鞠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称说太子:“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赵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
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
19.答案.CD   C,“令匈奴人屈服”理解错误,此处指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也在塞
20.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古战场的阴沉凄凉之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作用:为后两句写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遭到惨败的史实做铺垫。外遭到惨败。D.理解错误,诗人有对死亡士兵的同情,推及对他们的遗孤的关切。
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春,金微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一带)都督仆固始叛乱,南下烧杀掳掠,边境受到很大危胁。同年四月,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率领的北征军,在疆场战斗了三个月。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次北征中所作。从首句的“苍苍丁零塞”可知,它作于其年五月唐军进驻同城(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废墟)之后不久。
丁零,是古代的少数民族,汉代臣属匈奴,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地,元魏时称铁勒或敕勒,唐时称回纥。诗人来到西北边陲,遥望丁零人的居处,只见“荒途”一直伸向苍茫的远方,用“今古”二字表明,当今边防不仅没有新的设施,而且连旧有的古道也荒废了。对于近处的“亭堠”(戍边的城堡),诗人在用“何摧兀”(多么险峻)加以赞叹之后,又列举了士兵的惨死沙场,暴尸旷野。暗示边塞徒有险峻的城堡而已。在《感遇》(三十七)中诗人曾经明确写道:“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在这次北征中,他向朝廷上书的《为乔补阙论突厥表》也曾指出,边防惨败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主将不选,士卒不练”,轻率出兵。由此可知,此篇慨叹士卒丧生,亭堠虚设,旨在抨击朝廷任人不当,守边将帅无能,指挥不当。紧承“暴骨无全躯”,诗人又描绘了“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即今内蒙古一带)的黄昏景色: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这阴沉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想起汉代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作战,也在塞外遭到了惨败。历史的回顾与眼前的自然环境融汇在一起,渲染了古战场的悲惨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由对死亡士兵的同情,诗人又推及到对他们的遗孤的关切。“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直接谴责当政者不吊死问生,冷酷无情。“但见”与“谁怜”呼应,对比鲜明,激愤警切,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备空虚、将帅无能,丧师辱国,以及塞上遗孤得不到体恤等弊政,表达了自己对广大兵民的同情。在唐近三百年间数以千计的边塞诗中,呼喊出了关切时弊民瘼的第一声。在写作上,这首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穿其中,直抒胸臆;见闻与感慨也结合得很自然紧密;语言质朴劲健,一扫齐梁浮艳之风。
21,答案:
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到了颓圮的篱墙     
D,揉碎在浮藻间      
E,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F,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2.(6分)
①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孩子逃得越急  ③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把握文段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由第①个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第①个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第②个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第②个横线处可填“孩子逃得越急”;第③个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所在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23,作文,略。 (113.220.13.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