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单元复习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5月单元复习卷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5季延中学高一年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刘明华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标志之一,就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达到极致。上层社会,墨客文人和三教九流各有其日常生活。但不管何种人群,其日常生
试题预览
2017.5
季延中学高一年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诗歌的日常生活功能
刘明华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标志之一,就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功能达到极致。
上层社会,墨客文人和三教九流各有其日常生活。但不管何种人群,其日常生活均能在唐诗中有所表现,题材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政治外交,小至起居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举其大者,应有四个方面。
纪事遣兴,是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功能。这本是文人生活的常态。唐人用诗歌来表达思想,纪录生活并自我抒情。如果一个诗人的传世作品较多,后人便可以从其作品入手,复原其生活轨迹之大概。原因就在于唐人写诗,类同后人的日记,是日常生活的诗歌呈现。这在唐前不多,而唐代则十分普遍了。记事写景中,少不了言志抒情。杜甫感叹“遣兴莫过诗”,道出的是古代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写作常态。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主要通过诗歌得以表现,是后世读者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可靠的途径。这些诗篇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都不外纪事加遣兴,综合而成其自传性特质,成为研究诗人思想的重要资料。
以诗代简,是唐诗的另一重要功能。唐人科考,宦游,从军,常年奔走在外,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只有鸿雁传书。唐代的书简中不乏散文名篇,但更多的时候是以诗代简,用以表达亲情友谊和展示才华。诗简的量和质都大大超过文。唐诗中题为“寄某某”“呈某某”的,多是以诗代简之作。写给家人的会更多一些温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以诗代简抒写恩爱夫妻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
唐诗的社交应酬功能在唐代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官场上的才能展示,朋友间的送往迎来,复杂政治中的巧妙应对,科举场中的自我推销,把诗歌的社交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交中最隆重的场合,无过于君臣唱和。唐朝帝王时有雅兴,或朝堂御制,或赐宴赋得,百官就得唱和。“奉和圣制”这类诗作,凡朝廷近臣,差不多都有写作。贺知章现存作品二十余首,奉和圣制之作几近一半。诗人的应酬更是离不了诗。文人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同,在于文化活动的日常化。在唐代,唱和为诗人的日常生活。没有诗歌应酬,很难想象唐诗的丰富性,更难想象众多流芳百世嘉惠万代的诗篇问世。
唐诗的娱乐功能,还与唐诗在当时发达的音乐中过渡性地充当入乐演唱的歌词有关。词在早期,作为诗余,不是文人着力创作的文体。能入乐演唱的歌词,在当时是稀有资源。人们只好直接在绝句里选用或在长诗中截取几句作为歌词。谁的绝句或诗句被选取或改编传唱,意味着其作品流播四方,声名广远。
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功能,为唐诗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想想后世,除非是政治的特殊需要,某种文艺样式可以全面介入人们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功能的发挥,却是一种自觉选择和诗意的选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三教九流,他们的日常生活均能在唐诗中有所体现。
B.唐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政治外交到起居饮食,它的功能达到极致,共体现在四个方面。 
C.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纪事遣兴、以诗代简、社交应酬和娱乐等功能,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功能是纪事遣兴,后世读者可以通过研读唐诗来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用诗歌来表达思想,记录生活并自我抒情,这种日常生活的诗歌呈现形式,在唐代以前并未普及,而唐时已常见。 
B. 唐时借鸿雁所传的书信往来于家人和朋友间,除了散文形式外,更多时候是以诗代简来表达情感和展示才华。
C.唐人写诗如同后人的日记,若想全面了解一个传世作品较多的诗人的生活轨迹,就可以从他的诗歌入手。 
D.杜甫的“遣兴莫过于诗”,说明唐代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写作常态是写诗,通过写诗来表达诗人的各种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诗代简是唐诗的一个重要功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以诗代简之作,抒写了恩爱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
B.唐诗还担负着社交应酬功能,这种应酬中最隆重的场合是君臣唱和,“奉和圣制”这类诗作就是这样产生的。 
C.在唐代,唱和为诗人的日常生活,与普通民众不同,诗人的应酬离不开诗,由此诞生了众多流芳百世嘉惠万代的诗篇。
D.唐诗也曾充当歌词的功能,只因诗余作为能入乐演唱的歌词在唐时并不受文人欢迎,所以词在当时成了稀有资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验钞机
淇河市副市长梁醒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保卫科那头传来陌生的声音:“小梁,我知道你很忙,不得已才来找你,不会耽搁你多少时间的。” 
梁醒没有猜出叫他“小梁“的人是谁,便问“你是?”“我是赵德法啊!”来人小声说。“赵……你是赵老师?“梁醒终于听出来了,对方是他的初中班主任,也是淇河市下属县的前任财政局长,因贪污受贿被判了8年。 
面前的赵德法老师几年不见,头发全白了,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梁醒给他倒了杯水,问有什么事。对方局促不安,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于是,他主动说:“赵老师,有事尽管说,只要不违背原则,学生能办的,尽量安排。“梁醒可怜他的处境,但又怕他真给自己出难题,特意加了句“只要不违背原则”。 最后才明白赵德法想让他帮着找事做。 
他小心翼翼地红着脸说,“我被判了刑,开除了公职,老婆孩子跟我断绝了关系,亲戚朋友也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我现在……”他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梁醒心中一软,但口气强硬:“但是你能干啥呢?”他怯怯地说:“体力活是干不了,能不能把我安排到市政府大门口的保卫科。我不要钱,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就行。”见梁醒没说话,他坐不住了:“小梁,难为你了。当财政局长这些年,我阅人无数,坏人的花花肠子一眼能看出来。你是副市长,圈子比我大,需要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替你把关。”
梁醒心动了但不放心:“你只能帮我阅人,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事,否则咱师生也会翻脸。”他喜形于色:“放心,我一定当好你的‘验钞机’!” 
他甄别的人都一一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梁醒的大学的铁哥们借故出差来玩,赵德法提醒他此人不可深交。没多久他就求梁醒办事,说有批货被海关查了,让梁醒出面打个招呼,并递了个厚厚的红包。梁醒最终没有答应这个铁哥们的要求。后来海关汇报从此人包中搜出了录音笔和微型拍摄器。梁醒惊出了一身冷汗。 
梁醒的妻弟在一个区里当副局长,工作干得好,因竞争局长过来找他。赵德法当即制止道:“工作真干得好就不用找人,找了人反而说不清了;干不好,打了招呼,组织也为难,群众意见也大。”听了建议,梁醒就没再过问。后来,妻弟当了局长,但他的竞争对手举报到省里,说梁醒给区里递了条子。省里一查,不但还了他一个清白,更提高了了他的威信。有了赵德法这个“验钞机”,梁醒顺风顺水,被省组织部列为市长人选。 
后来梁醒用合法方式让赵德法的恩人的儿子取得中标手续后,赵德法忙碌起来了。有天早晨,梁醒看到赵德法又黑又瘦,叫他去医院看看。赵德法眼圈一红:“没事。谢谢关心。”第二天保卫科说赵德法病重住院。梁醒大惊,直奔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找到了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的他。 
赵德法眼角滚出了一滴清泪,哆嗦着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梁醒:“这是那小子的工程财务复印件,我仔细查看了,有问题,要马上停工。” 喘了一口气,又说“我的病是肝癌晚期,时间不多了。我给家乡抹了黑,不能在死前再对不起政府和良心,更不能对不起你,不想背着‘贪官’这个骂名……唉,还不知族人肯不肯原谅我,让我进入祖坟啊!” 
两天后,梁醒站在殡仪馆赵德法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赵老师,谢谢你这个无私的验钞机,替我验出了假币,让我避免了犯错。你放心,我一定亲自把你送回老家,说服你本家族人把你葬进祖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多亏了赵德法的提醒,否则梁醒就会因收受他大学的铁哥们儿的红包而被抓住把柄,干出令人痛心的违法乱纪的事情。 
B.“梁醒”谐音“良心”,体现了正直官员的良心:他不计嫌疑,为判过刑的老师找生活出路;不徇私情,拒绝帮助问题同学。 
C.文中三次提到“验钞机”,不但点了题,而且前后照应,表明了“验钞机”是保证官员清正廉明、官场风清气正的关键性因素。 
D.小说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政府官员梁醒的立体形象,他为人可亲可敬,工作可圈可点,很有人情味。 
E.赵德法在医院临终前的忏悔正应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的古训,话语沉重,给现实中的官员一个深刻的警示。
5.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验钞机”做题目? (4分)


6. 小说对梁醒和赵德法的塑造都很成功,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新京报:从我国现有的医疗情况以及你自身的经验来看,“尊严死”的具体实施情况怎样?遇到过哪些障碍?
王一方:“尊严死”是指在人的最后时光不把医疗目的作为首选,而是将人有尊严、有品质地离去作为主要诉求。这是医学治疗思想的很大突破,同时也减轻了家人和医生的负担。
病患的家属经常把抢救病人的生命作为“孝”的指标。而现代医学则将救死扶伤作为目标。两者都忽视了病人的尊严。无谓的徒劳的抢救,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这种生命的延续,其实是没有尊严和品质的,人的精神性被压抑。现代人常讲究物性的存在,而人的灵魂、社交关系、灵性的部分,却被忽视了。
我们讲,“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我们不对死后的世界做安排。但其实孔子不完全是这一面,他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是他的目标,人在死之前是要闻道的。这构成了死亡的意义。
新京报: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让死亡的定义被颠覆了,似乎我们并没有从中学习如何面对死亡。除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你觉得为什么我们这么难面对死亡?
王一方:除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也是一例,道家讲“化蝶欲仙”,怀抱两个梦:神仙梦和侠客梦。两者对死亡有隐形的抵触,“仙”作为永生的概念,其实还是将人视作肉身的存在,抵触死亡。道家中,庄子对死亡是比较潇洒的,但庄子在中国文化中比较边缘,成功人士不信他。他老婆死了,他鼓盆而歌,人们却带着戏谑去看他,似乎他对死亡的态度不够神圣。老子呢,死亡则是很神秘的,过了函谷关,就湮没在黄沙中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在讲死亡,到了桃花源,时间和身份丢失,这和死亡是很像的:建立了新的身份和环境,和之前的世界断裂。庄子的《逍遥游》,其实也是诗化地讲死亡。很多中国文化的巅峰体验,也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高兴死了,快乐死了,幸福死了。中国人对死有决绝和潇洒的一面。
今天的中国文化,受西方功利主义文化的影响,技术崇拜、财富崇拜。我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实的东西在牵扯我们。花钱买命的想法,其实是现代性的对生死的误解。在西方,这一块是靠信仰来平衡的,如果高财富的社会不能用信仰来平衡,人是会走火入魔的。毕竟高财富是无法替代信仰的。
我们不要把死亡教育归咎于古人和先民没有给我们树立榜样。《淮南子》中的“大禹治水”讲,龙王弄翻大禹的船,威胁他,大禹站在船头大喊:“生寄死归。”死才是归途,和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是一个概念。
我们现在只是做了简单化的处理,认为文化基因里没有死这个概念,其实今天我们生死观的扭曲和异化,是受功利主义文化、信仰缺失双重影响的结果。
新京报:你曾说“医疗观要调整,要把痛苦的接纳和对生死的豁达包含进来”,就这两方面(接纳痛苦、对生死豁达)而言,就你的临床经验来看,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一方:在今天的医改格局中,老百姓是技术主义,医生是科学主义。医生往往会用理性的、教科书式的语言谈论死亡,不会和病人探讨文化语境的死亡,医学院的教育也缺乏这样的语境。所以医生在这方面,话题储备是不足的。我去探望过一位老农民,他没有文化,也不懂哲学,我第一句话说:您受苦了。他说:我今天受苦,是为了祖孙后代消灾。他将吃苦的合理性建立起来了。我们今天则用对抗来看待痛苦,比如注射吗啡。其实是用科学的合理性,来掩盖文化上的无能。我当时和老农民说:您的病可能治不好了。他说:我的父辈都去天国报到了,我也要开始报到了。他将死看做归宿。在他看来,死就是在新的地方和人会合了。为什么范用先生不愿意接受治疗,他的理由是:我认识的人都走了。我觉得讲的特别好。死就像排队一样,你不能插队,也不能申请靠后。
毕竟,中国人的道德感就是通过死亡建立的,在死亡面前才彻底决绝、没有退路。我们没有死亡的文化,就没有自我审判的过程。
         (摘编自张畅《中国人的生死观:用科学的合理,掩盖文化的无能》)
相关链接: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经典名句,其哲学化命题是每个人随时面对的,即使是当生命走到尽头。面对生死,有人选择坚持,有人选择放弃;有些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些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选择是患者或家属的决定,有些选择是医学人文关怀的体现。坚持还是放弃?这是我们面对生死最先发自本能的反应。无论何种选择,都与对错无关,那只是一件人间往事。
(《死亡如此多情: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临终事件》)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无论是“未知生焉知死”还是“化蝶欲仙”,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一样对死亡有着隐形的抵触。
B. 现代中国人颠覆了先民对死亡的定义,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我们恐惧死亡,失去了死亡文化。 
C. 庄子诗化的对待死亡,老子神秘湮没于函谷关外的黄沙,陶渊明以与之前世界割裂的方式实现另一种意义的死亡,中国人对死亡有决绝和潇洒的态度。 
D. 王一方教授认为能否接纳痛苦、豁达生死关乎到中国的道德感能否建立,如何面对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与对错无关。
8. 王一方教授说当代中国人的生死观是对传统文化中生死观的“扭曲和异化”,请结合材料还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谈谈先人对死亡有着哪些态度?(4分)


二、 古诗文阅读(39分)
(一) 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郾传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
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
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赠吏部尚书,谥曰德。
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八•崔郾传》,有删改)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9.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 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10.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D.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及法律审定等事宜。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B.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漏雨,廊屋的宽度不足一步,到了下雨天,客人们只能打着伞穿着木屐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C. 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时,每次选拔官吏,都亲自把握考查标准,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时,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D. 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5分)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5分)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分)


(二) 古代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自 贻
杜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huì:彩色的绘画。
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14.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个空格1分)
(1)吾所以为此者,               。
(2)表现廉颇忠于国事勇于改错的语言描写的句子有:           ,                。
(3)           ,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                  。
三、  语言文字应用题(21分)
16.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验之以事,和契若神
17. 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的煤炭消费首次近年来出现下降,这对于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C.她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 
D.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利,但反对有关国家打着“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旗号,威胁和损害沿海国的主权和安全。
19. 下列语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B.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羡慕当今的人,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C.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张衡常考虑自身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难以说清。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100篇,包括纪12篇,传70篇,表8篇,志10篇。
C. 前四史包括班固《后汉书》、司马迁《史记》、陈寿《三国志》和范晔的《汉书》,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D. 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2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古义。(3分,每空0.5分) 
(1). 稍迁至栘中厩监。(  )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 相当。(  ) 
(3).既至匈奴,置 币遗单于。(  )          (4).会 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死。(  )    (6).独有 女弟二人。(  )
22.(3分)将下面的单句连成一个长句,给“候风地动仪”重新下定义。
(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3)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四、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工匠精神是一个可从多角度理解的概念,但无论我们怎么去定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它都是指那种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的、不懈的追求行为。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知足精神”——满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于是,一场关于“不将就”和“知足”的讨论就此展开。
有人说,我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儿。因为一生太短暂,我只想让它变得淋漓尽致!我可不愿将就!如果你选择爬到半山腰欣赏风景,那你就只能看到小范围的景色。而我想登上顶峰,会见到常人穷其一生都未能见到的风景。
也有人说,人活一世,本来就难以达到100%。我为什么要为提升那10%而放弃另一个90%呢?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应该只注重深度,还应该把握住人生的宽度。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季延中学高一年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答案
1、B  理解有误,“举其大者,应有四个方面。”而不是“共体现在四个方面”。
2、C  以偏概全,“后人便可以从其作品入手,复原其生活轨迹之大概。”只能知道大概,而不是全面了解。
3、D  强加因果,词在早期,不是文人着力创作的文体,并不能理解为不受文人欢迎。
4、AC (A项“干出令人痛心的违法乱纪的事情”绝对化了,这是小梁遵守原则的一种体现;C项没有因果关系,保证官员清正廉明、官场风清气正的关键性因素,不是“验钞机”,而是官员自身的个人品质;)
5、①设置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八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