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聘分离:只要待遇,勿需职称?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千龙新闻网     2002-10-25     于振华 

 

     国家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在深化职称改革时,将进一步淡化职称概念,扩大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专业范围,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使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专业范围达到50个左右,形成比较完整的执业资格体系。 

     花家地小学率先打破职称终身制 

     近日,坐落在望京繁华地带、被人们誉为“教师干部工厂”的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在该校杨宝珍校长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评聘分离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教师们逐个走上讲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拉开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竞岗演说和教学大比武。 

     “我没有5年的教学经验,所以我没办法去评小教高级职称。而现在我虽然没有高级职称,却享受着高级教师的待遇。”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的赵瑾老师见到记者就打开话匣子,“这都是评聘分离、打破职称终身制带来的福音。” 

     据她介绍,评聘分离制度是杨宝珍校长于去年9月提出实施的一套科学有效的人事制度改革。即根据各位教师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授课质量,划分成A、B、C三个等级,由朝阳区教委督导、该校教师及领导对各位教师自行申报的授课等级进行数字化的科学综合评定,统计出精确的数据,以确定其等级,并通过行政部门予以公布。 

     “职称评定中有关工作年限的规定,实际上是限制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决定彻底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的初衷,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年轻教师的闯劲,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杨宝珍介绍说,对测评结果持有异议的教师或在测评结果公布后有进步的教师,经本人提出申请,学校随时予以重新考核、认定。 

     据业内人士介绍,教师评聘分离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激励机制,形式上完全打破了教师职称终身制,体现了能力与报酬直接挂钩,使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教师:公平竞争才能赢得尊严 

     赵瑾老师的职称是小教一级。去年,她在调到北京花家地实验小学以后,上的是B类课,享受的是大多数一级职称教师的待遇;而今年,她仍然还是一级职称,通过自己的努力上的却是A类课,享受的是小教高级职称教师的待遇。 

     “我觉得校长特开明,她对教师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要求,可我还是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准备教案。”自从该校实行评聘分离制度以来,赵瑾老师连上下班骑自行车时都在琢磨课文,心想下一节课该怎么上好。 

     她告诉记者:“上A类课享受高级教师的待遇,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认可。我没有高级职称,但我有这水平。其实我从来都不看工资表,我根本就不在乎多拿这点钱,我就在乎公平竞争得来的这份难得的人格尊严。” 

     评聘分离,不仅能力强的教师能上,职称高的教师也能下。 

     拥有高级职称的英语教师张广玲,曾于1999年去美国参加了为期半年的英语专业培训,回国后又通过英语专业专升本成人考试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由于每周她都要去首师大上两天课,余下三天的时间,自己还要给学生们上满18节课时,工作非常辛苦。学校在组织专家评课时,发现她的课的确上得很棒。然而,她虽然能保证每天上6节课,但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保证质量吗?鉴于此,经过该校行政会充分讨论后,决定把她的课暂时评定为B类课。 

     记者在采访张广玲时,张老师嫣然一笑,道出了她的心声:“当时我的确很不服气。但是,当我一面对学生时,就把所有的不愉快全忘了,我还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上课。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同时也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 

     经过一个学期的“推门课”检查和学生们的普遍反映,大家发现张老师的确每一节课都出乎意料地上得同样精彩生动。她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上了A类课。 

     “我没上A类课,但我很能坦然地去面对这一结果。”同样拥有高级职称的郑良琼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自己觉得自己与上A类课的老师在语言表达和教学方法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通过评聘分离工作使自己看到了差距,鞭策自己迎头赶上。 

     客观地说,评聘分离制度的实施,使一大批年轻人迅速地成长起来。据统计,一年多来,该校有5位没有相应职称的年轻教师获得了比他职称规定更高的待遇,占该校年轻人的25%。各兄弟学校选调教师干部时都纷纷瞄准了这所学校,“非她(他)不娶”。 

     学生:真正的受益者 

     如果说评聘分离,年轻教师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学生则是最根本的受益者。据赵瑾老师介绍,除了教师之间可以随时相互听课、在网上参考大家的教案,互相切磋、学习,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教师为学生的服务观念。 

     “老师们都特别幽默,常常是先做游戏把我们蒙在鼓里,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知识传授给我们了。我们还可以提意见,老师该怎么做。老师们常常乐意接受,也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花家地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格格和刘宇娇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评聘分离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让学生的家长们也十分眼热。在望京医院当财务会计的胡淑芬女士一谈起她那刚10岁、还在上四年级的儿子杲哲,眼里噙满了泪花。以前她的孩子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会,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好像跟变了个人似的,他什么都会了,不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用家长操心,成绩也特别好,而且连做饭、做菜、洗衣服这样的家务事都要自己动手抢着做。 

     专家:鼓励先进也要照顾贡献 

     “职称光由行业评定真是太伤人了,应该社会化,得到社会认可。”著名教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胡玉顺老师的职称虽然是副教授,但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却按教授的规格聘请她。她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工作也是为社会工作,单单靠行业人士来评定职称是不科学的,这样不利于有真才实学、有实干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应该既要让社会人士参与评职称,又要把评聘分离向全社会广泛推广。 

     “评聘分离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机会,早就应该这样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何光峰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研究院也正在大搞评聘分离工作,以打破职称终身制,她还向记者透露——她没有相应职称却直接申报了二类档次的工资待遇。 

     评聘分离,还在于直接与分配制度挂钩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前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只是教育教学和管理人事的改革,而没有涉及分配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以前的人事制度存在着利益分配的平均制、论资排辈的享受制、干多干少的一样制、职称评定的终身制等四大弊端,这就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潜力发挥,尤其是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已经在实践中探索了三年的先行者——北京市垂杨柳学区书记李守义应是评聘分离人事制度改革最有权发言的专家了。 

     他认为,职称只是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和将来,而评聘分离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要求用先进的制度去管理人和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高水平、不断地去创新,时时刻刻地去努力争取。这些要求是容易使人产生懈怠懒惰思想的职称终身制所不能达到的。 

     “可以考虑适当照顾一些老同志的历史贡献,但一定不要怕冒风险,要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先进的奖励。”据李守义书记介绍,该学区评出的“名师”、“名干”的收入与普通教师之间所拉开的差距,平均每月高达1200多元! 

     “这样一来,低收入的普通教师会感觉自己落伍了,要奋起直追;高收入的名师、名干也感觉自己有压力了,要时时刻刻保持不断积极进取的精神。”李守义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目前虽然评聘分离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全面铺开,在北京也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它的确激活了队伍、激励了竞争、激励了人才,也激励了发展。实践效果证明,评聘分离无论对教师个人,还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着长足的促进作用。”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