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尹瑞文 yrw@wz163.com 【教学目的】 1、 理清作者“漫想“的思路 2、把握文意 【教学重点】把握文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投影三峡图片,解说:“是我国名山大川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她那神奇险峻的景物,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李白曾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喜悦之情:毛泽东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样生动的笔法赞美社会主义的杰出成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来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领略那奇美的景观。“(有条件可看教学录象) 1、 学生看课文十分钟,思考问题“作者过万重山时想起了哪些东西“。 明:想起第一个穿过三同峡的人和历史上的许多第一个。 2、师: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明: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是历史的脊梁。 3、师:为什么推动历史前进的重任会落在他们身上?请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为例谈你的看法。 明:物质:独木舟、竹稿 舆论:旁观、嘲笑、反对、阻止 前途:吉凶未卜 历史:无灵失败者 4、师:文中还提到了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骑马的人;试以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为例,想想他可能碰上哪些困难。 5、师: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在他们身上有着某种共同的品质,是什么? 明:知道而上的首创精神 6、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第一个何尝不是在各自的领域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的“三峡”?这里的“三峡”该如何理解? 明:象征人类已经、正在或即将跨越的一个个未知领域的高峰 7、师:试举出一些我们正在跨越的一座座“三峡”的例子。 8、下列各句中“三峡”的意思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A.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B.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C.于是,我看见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挺立起来。 D.而且更有千万未来的“三峡”在前头,那“三峡”也许高得顶住月亮,长得环绕地球。 9、师:对“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中“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解说正确的是: ①曾经感到的喜悦是针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而言的,是指胜利穿过三峡之后的喜悦,即开拓通道之后的喜悦,经过艰难征途后的喜悦。 ②曾经感到的喜悦是指作者穿过三峡之后胜利的喜悦,即经过一番漫想后的喜悦。 ③未曾感到的喜悦是指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由于所处时代局限不可能感受到的喜悦,这种喜悦只有在伟大的时代才可能有。 ④未曾感到的喜悦是作者畅游三峡的喜悦,对开拓未来充满信心的喜悦。 10、师:过万重山即过三峡,为何不直接取名叫《过三峡漫想》? 明:万重山给人雄奇壮美之感,更托衬托过三峡的人的艰险。 11、师:本文的思路跳跃性非常大,请找出表示作者思路变化的关键词: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再想下去。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千百年后..... 12、理清思路:眼前——历史——千百年后——眼前 三、作业:请《由第一个过三峡的人想起》为题,联系生活,写一篇800字作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