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百年论坛纪要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2002年5月2日通过) 

 语文,作为现代学校课程,发轫于1902年8月15日(光绪28年农历7月12日)清朝政府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至2002年,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整整探索了一个世纪。 

  语文教育的功过得失,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因此,回眸这百年历程,对科学分析和总结现代语文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各种成果,指导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着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此次大会发起单位有: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国老教授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内蒙古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学会、江西省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学会、辽宁省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天津市东丽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会代表共500余人。会议就语文教育百年历程的主要经验及教训、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科学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百年来字词教学的经验及改革的方向、百年来阅读教学的经验及改革的方向、百年来写作教学的经验及改革的方向、百年来语文考试的经验及改革的方向、百年来文言(诗、文)教学的经验及改革的方向等八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大家在以下六个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一、语文教育百年来的进步和主要经验 

  1902年之所以能被认作传统语文教育与现代学校语文教育的历史分野,那是因为这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概括起来,它们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在教育内容上,传统语文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精神内涵是落后的、专制的、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而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则开始转向提倡民主的、科学的、进步思想观念。 

  (二)在语言形式上,传统语文教育是文言的,即先秦时代的古汉语的语言教育;而现代学校语文教育是以现代汉语(即白话文)为主的的语言教育。 

  (三)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传统语文教育采用的是师徒相授的"个别教学"制,而现代学校语文教育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班级授课制。 

  研究一切语文教育问题及评价语文教育百年功过,都必须以这三个区别为出发点和依据。 

  现代学校语文教育百年历程最主要的成绩是什么? 

  会议认为: 

  (一)它传播了民主的、科学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革命进程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它不可低估的历史成绩。 

  (二)它开创了白话文教育的新途径,并在探索白话文教育的同时,促成了中国社会书面通行语由文言向白话文的转轨。中国现当代文学、普通话、简化汉字的诞生、成熟与发展都与现代学校语文教育的白话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现代学校的班级授课制,自1902年制定《钦定学堂章程》之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与其它课程同样,语文学科在运用"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上也进行了各种改革的尝试。语文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之基础。语文教学的这些改革尝试对于大面积的普及教育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今日中国全社会的普及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上述各种改革息息相关。这是现代学校语文教育的又一大贡献。 

  上一世纪末叶,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受到社会舆论的尖锐批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一现象,正确对待这些批评呢? 

  会议认为,现代学校语文教育百年历程最重要的经验教训之一是: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采取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走了一条完全否定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照抄某些西方语言理论,照搬某些西方语言教育模式的道路。这是造成百年来语文教育效率不高最主要的社会历史根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从此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民主革命历程。这场持续一百多年的中国现代革命,是在外来侵略压力下被迫进行的一种社会改革。因而,当时所有的社会进步思潮不可避免地均打上"怀疑一切传统"、"否定一切传统"的激进主义烙印。语文教育的改革探索同样也走了这个弯路。语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每个民族的语言教育也自有其特异性。传统语文教育作为汉语教育已经在中国本土萌发、生长了几千年,它尽管没有现代语言学的严密科学形态,但毕竟是长期的大量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晶。传统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太科学",然而实际上它却非常符合汉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的各种教学活动十分务实、有效。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尤其是"五四"以来的语文改革运动,错误地采取"另起炉灶"的方法,不加分析地把西方母语教育的范式照搬到中国,硬套到汉语文教育上来。近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少慢差费",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现代学校语文教育要想摆脱当前的这种困境,只有按照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向传统语文教育"复归",当然,是在更高一级的水平上经过"继承--扬弃"后的"复归",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会议认为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 

  (二)班级教学的"集体信息环境"; 

  (三)语言内在结构,特别是汉语的结构特异性。 

  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四项: 

  第一、儿童学习"母语",一般在学龄前已经掌握"母语"的基本语汇和语法,能够在"口语"水平上顺利进行语言交际。上小学后,则转入"书面语"和"文学语言"的提高过程。学校语文教育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使儿童的汉语水平向"书面语化"、"规范化"、"文学化"的目标前进。学校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汉语的"书面语"、"文学语言"与"口语"的区别上。发展儿童的"书面语"、"文学语言"应该是对他们原有"口语"能力的提升。这是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跟外语教育最重要的差异之一。百年来语文教育目标一直不甚明确,一个重要的认识误区即在于此。 

  第二、儿童的认知能力,这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与语文教育关联最大的规律性是:记忆力与理解力的相互关系。纵观人的一生,年龄小时,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却弱;随着年龄的加大,记忆力逐渐减弱,而理解力却逐步增强。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依赖记诵活动来完成。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精美"语料"进行背诵的"最佳期",是在小学至初中学段。这是儿童语文能力发展的"奠基期"、"关键期"。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这个最重要的时机来进行。《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多年来语文教学效果不佳,错失了这个"最佳期"是首要原因。 

  第三、儿童语言技能形成过程的基本程式是:"模仿--‘尝试错误学习’--掌握运用"。这一基本程式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其一,语言学习的初始步骤是"模仿"。这是一种机械学习的过程,有时甚至还属于"无意记忆"的范畴。故而,把学习对象"模式化"是语文学习入门的捷径。在这一方面,传统语文教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尤应继承、借鉴。其二,语言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是"尝试错误学习"。所谓"尝试错误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再尝试--再错误……最后才能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动化"的过程。所以,语文学习不能走"先明理,后应用"的途径;恰恰相反,它只能"先使用,后明理",通过大量练习而"熟能生巧"。语文教学不能指望"教一得一",一步到位。它可能是"教十才得一","练十才会一"。总而言之,语文学习带有"习得学习"的特点。这是语文教育与其它科学教育不同的又一特殊规律。 

  第四、语文教育的教材只能是整篇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是"母语"教学的一种内在要求。它的完整性与形象性使语文教学的认知进程带有一种"整体性""渐进性"和"隐义性"的特点。"整体性"是指语文教学不能把"知识点"与文章作品的整体感知分离开来。字不能离词,词不能离句,句不能离段,段不能离篇。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一种"统合"形态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感"。它不能拆解成分立的机械性"构件",先进行单独加工,然后再组装成整体。多年来,许多人一直盲目地孜孜以求,试图建立起语文能力训练的各种"序列"。然而,这种努力最终往往只落得个无功而返的结果,道理即在于此。"渐进性"是指读者对文章作品的理解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温故知新",讲的都是这个特点。语文教学"点"到为止。孔夫子讲,"引而不发,跃如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上乘。"隐义性"是指"文无达诂,诗无定解",文学形象没有统一的诠释,语文教学不能强求"统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则为一家。"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贾宝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义就在这里。近年来语文教育之所以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受到社会舆论批评,主要是由于忽略了语文教材的这个特殊性所至。 

  三、语文教学方式及考试方法 

  近年来,语文教学方法僵化,考试内容繁琐,已达超乎寻常的程度。 

  会议认为,语文教法改革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有: 

  (一)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学校语文教育"重讲"。这是由于教学组织形式变化使然。"班级授课制"是"集体教学",大量使用"讲授法"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投入,降低教育成本。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教学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诵)"、"多写"。一百年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因而,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特别是从纵向的角度看,从小学到高中,教师的讲授时间比例本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目前多数语文教师,不管年级高低,一律一"讲"贯之。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上加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总体面貌难有大的改观。 

 (二)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各类教学活动中,占课时最多的是"讲读课"。自1920年左右,开始白话文改革运动以来,语文讲读课的教学方法由"自由发挥"式逐渐向统一的"讲读教学模式"发展。这一过程到解放以后,在学习前苏联"红领巾教学法"的时候最后成型。这个"讲读模式"是:"背景简介--范读或自读课文--字词教学--分析课文(分析形象,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总结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色--课堂练习"。从那时起,由于教育领导部门的推广,它充斥了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法》教材,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方式。"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有所改变,但从全国范围的总体上来看,仍然无大触动。一般地说,我国的语文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课文分析"直至高中三年级,十年的时光里学生们都在听着教师按照这同一种模式讲语文。它的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这个僵化的教学程序束缚了教师,压抑了学生,浪费了学生大量宝贵光阴。它使语文课堂变成了老和尚念经的"经堂"。这个僵化的"十年一贯制"的"讲读模式"不打破,语文教育就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新局面。 

  (三)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当前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议题。其重点是"班级授课制"环境下"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融合、互补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为"集体教学"的个别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语文教学怎样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则是语文课程现代信息化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股神奇的推动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毕竟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语文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喧宾夺主"。达不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就不能算是一个好手段。 

  会议认为,语文考试改革方面应该注意的有: 

  语文的考试和其他学科考试一样,需要作认真的研究与改革。 

  首先,升学考试与平时的校内考试要区别开来。升学考试侧重的是选拔功能,而平时的考试侧重的是评价、学习与导向功能。 

  其次,考试的方式、方法及类型要多样化。听说读写考察的能力不同,考试的办法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其三,语文的考试要和其他课程的考试区别开来。比如,当前的语文考试"背诵"、"默写",权重太小,应该加大分量。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考试的导向作用会有力地督促学生在记诵学习的"最佳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其四,语文的考试制度要改革。它应该走一条社会化的等级考试的道路。只有这样,语文考试才可能摆脱目前"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 

   "教学大纲"是我国教育向前苏联学习的产物。可以预见,今后的语文教学大纲将会依照教育科学本身的规律,全部改型为"课程标准"。      

  站在当今课程理论的水平上,审视以往的各版语文教学大纲,它们存在的共同性缺陷主要有: 

  (一)对语文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研讨及科学的概括、总结。比如,语文的本质问题、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问题等。多年来语文教育界对此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种现象一直没引起有关制定部门的足够重视,以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缺乏严格的科学程序。由于没有大量科学实验、调研的数据支持,所以,各版大纲都没有规定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教学目标系列。语文教学目标系列的某些模糊、混乱,必然殃及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往语文教育效果不佳,这与教学大纲规定不明确是有直接联系的。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这两个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的程度。 

  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采取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态度。百年来语文教材体例与传统语文教材"分道扬镳",显然是一个错误,走了很大的弯路。古代传统语文教育的教科书,经历了数千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它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现代学校语文教育应当首先"拿"过来,然后再作选择、扬弃。对待古代传统语文教科书,应该结合现实需要,予以甄选、删改、增补、调整、改造。凡是古代传统语文教科书已有的内容、形式,要进行科学研究,轻易不要否定。 

  对于传统语文教科书没有的东西,当然外国语文教科书则是我们借鉴的首选材料。比如,小学的童话篇目。童话原本就是发源于欧洲。我国历史上有的只是成年人的神话,从来没有出现过本原意义上的童话。因此,与其选择我国现当代一些不够成熟的作品,就不如将西方的童话经典呈现给孩子们更妥当。再如,中学现当代文学的篇目。外国语文教科书入选的西方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与洋溢着人文精神的文学精品,也同样应该首先"拿来"。因为,这是语文教科书现代化的一条"捷径"。打破"左的"教条主义思想的桎梏,语文教材才会"百花齐放","面目一新"。 

  五、语文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 

  语文教育要想科学化,必须科研先行。多年来语文教育科研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加强语文教育科研的力度,加大语文教育科研的投入,尤其是对基础性重点课题更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会议认为,当务之急的课题有: 

  (一)传统语文教育的教材、教法的历史研究及实验研究 

  (二)汉语识字教学、词语教学的统计研究及实验研究 

  (三)文言字词、特殊句式的统计研究及实验研究 

  (四)中小学语文(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五)中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及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研究 

  (六)语文课外读物的选编理论及实验研究 

 (七)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 

  六、大会对社会的呼吁 

  语文,是中小学全部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学生终生学习、发展的第一块基石。现代学校语文教育自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它的经验固然需要我们汲取,但它残存的弊端却令我们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忧虑。我们不能愧对祖先,愧对子孙。未来的一百年应该是更新发展、开拓前进的一百年,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故此,会议呼吁: 

  (一)全国社会科学界、文史研究界、文学界、教育界等领域的学科大师、学术巨擘、学界泰斗,请你们都来关注和参与小学、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即如王应麟撰写《三字经》,周兴嗣编纂《千字文》一样,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奠基工程。搞好语文教材建设,利泽全民,功在千秋。 

  (二)当前的语文教育亟需一个大的变革。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者、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大家都应该关心语文改革的讨论,支持语文改革的试验,大张旗鼓地把语文改革推广开来,深入下去。语文教育的改革必须动员起广大民众的力量,才会收到显著的成效。 

  (三)图书出版界应把语文教育的理论书籍、语文教材、语文课外读物作为出版的重点课题,予以特殊投资、扶持。要组织各方精英,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发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语文教育精品图书。这是亿万师生对你们的企盼。 

  纪念语文课程百年诞辰,审视一个世纪艰难历程,我们殷切地期盼着语文教育之春早日来临! 

   

   

                语文教育百年论坛   

   2002年5月2日 

   

                执笔人: 王桐生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