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重庆开县    向晓芹

   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

   1.朗读(放录音),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

    讨论:(板书:太行  王屋  方七百里  高万仞)

   (2)齐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板书:愚公   移  豫南  汉阴)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

    讨论归纳:年老将少  路途遥远  工具简单

    (4)分角色朗读第二.三段。(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

    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

    讨论归纳:

    两人的态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

    讨论归纳.(板书:帝令背走)

   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 寓言就是通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远喻近,还可以小喻大。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

   讨论,小结: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 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洪水无情人有情”,正是广大军民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而搬家或绕道似乎是明智之举,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驳斥下哑口无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难退却,何来"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能是诗人笔下的蓝图,更不要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其实,今天我们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种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5. 那你认为,愚公和智叟到底谁愚?

   讨论归纳.(板书:愚公不愚,智叟非智)

6.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7.听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形象,口头描绘出来。

三.课堂练习

如以此为材料创作歌词,你会抓住哪一主题?请构思好后写下来.

四.板书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