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2-10-09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术语虽源于英文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但在内涵上却具有浓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从世界范围看,1960年代末期,美英等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弊端,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此后,校本课程开发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兴盛时期(1970年代至1980年代),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校本课程开发,基层学校也纷纷响应。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二是回落时期(1980年代末期以后),国家课程开发再次受到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相对走向低谷,进入回落时期。三是转型时期(1990年以来),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学校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再次兴盛,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校本课程开发都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各有优缺点,会在不同的时期因不同的需要而受到重视。第三,各国总是在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与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以期找到课程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和生长点,两种策略之间出现互补和融合的趋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教训,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策略,虽然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外部诱因与动力,但也容易造成忽略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及教师的意愿与能力的弊端,使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沦为一种变革的口号,难以在学校扎根。二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被过度窄化,忽略这一过程对于教育实效、办学特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准备不充分,特别是通过行政手段“一刀切”的做法,不但超越许多学校的资源条件、教师意愿等实际可能,也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本义相违背。 

  应该清醒地看到,任何课程开发策略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是国家课程开发,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课程问题,它们都各有优势,但又都各有局限。(吴刚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实验区的中小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这种学校一级的课程革新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持续的总结与分享。2002年5月底,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联合召开了“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校本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尽管研讨会中有观点的争鸣、困惑与不解,但总的来说与会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要理解校本课程,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宽泛的。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但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儿童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态 

  从国际比较看,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另一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前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是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在这里“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板块。采用这种形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有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等。后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态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所有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在这里,既有对国家或地方开发的课程进行适应性改编,也有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因此,这时的校本课程开发包含了对学校所有课程的一种整体开发。采用这种形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 

  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的程序 

  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许多“拍脑袋决定”或者说没有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从大会提交的论文、交流的情况来看,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较少关注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 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强自我责任意识的过程。然而,与会代表的关注点集中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层面,以及学校具体课程开发的形态方面,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关注的却比较少。 

  如何适当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对校本课程评价主要关注的还是: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然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却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职能 学校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并不是说不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支持,这与校本课程开发民主、开放、科学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督导与支持肯定不同于传统的做法,这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机制与体制上的创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审议制度,切实地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政策、专业与资源上的支持与服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