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偏才” 呼唤另一种公正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光明网     2002-09-20     记者 叶辉 通讯员 戴笑笑 

 

  南京金陵中学高二学生王珂14岁就获比尔·盖茨亲笔签名证书,成为微软认证专家,经专家考核可破格就读南京大学,却因高考失利未能如愿,而此后美国加州大学却以双倍的奖学金将他录取。与1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憾事情节相似,今年浙江的偏才学生崔利静却有了欣喜的结果:经过浙江师范大学面试考核,浙江省教育厅审核,她被浙师大破格录取。 

  高中二年级即发表27万字小说的德清一中学生崔利静今年高考落榜,她的入学问题曾牵动许多人的心,本报就此作了连续报道。获知崔利静已顺利升学,记者近日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省总督学鲁林岳。 

  鲁林岳说,崔利静终被破格录取,这不仅是对一个偏才学生的认可,也说明浙江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开明和思想的解放。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客观性、公正性不容置疑。但高考客观上存在“一考定终身,一分定高低”的弊端,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把全面发展等同于平均发展,影响了拔尖人才的培养。 

  鲁林岳说:“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这一改革正是对原有高考制度的重大突破,意义深远。” 

  高考仍然是目前比较合理和公正的选拔人才制度。鲁林岳认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不仅需要公平、公正,还要讲质量、讲效率。专才就是偏才,偏才往往更容易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培养偏才的质量和效率更高。 

  鲁林岳还认为,现行的高考很可能造成对学生的求全责备,扼长补短。物理差了补物理,数学差了补数学,宁可好的功课先放放。殊不知,对偏才而言,让他们学习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学科,结果是事倍功半。如果让崔利静丢下写作去补数理化,对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当然有利,但若充分发展她喜爱的写作,她就可能很快成为出类拔萃的作家。当然,这并不是提倡学生都可以偏科,群体性的偏科是悲哀的,但个体性的偏科是必然的,因为人总是有差异的。 

  “偏才更容易培养成为专门人才乃至大才。”鲁林岳说,“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数学只考了15分,若按传统的高考制度,他只能被淘汰。而当时的清华大学却破格录取了他。臧克家考大学时数学零分,作文也只有3句话,而主考官闻一多却从3句话中看出了臧克家的才气,破格录取了他,于是中国多了一位著名诗人。公平公正的考试往往掩盖了另一种不公正,那就是面对正常的考试制度,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往往无法脱颖而出。对一个社会来说,扼杀这些有可能成大器的偏才也是一种不公正。” 

  如何使更多的崔利静式的青少年都能继续深造?鲁林岳呼吁:建立输送偏才的绿色通道,尽快将国家有关的规定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实施办法,确定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的偏才评估机构,把偏才学生的认定和检测纳入法制轨道。 

  鲁林岳说,如果一个省每年有几十个崔利静,有几十个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能乘“直通车”进入高校学习,将极大地激励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开发,促进英才脱颖而出。若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