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青年报 2002-09-19 雨木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始料未及的糟糕后果?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接到了一封网上求助信。一个叫杨保明的年轻人是某著名学府的高才生,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读研,但却在升学之际,替人考了回数学,被当场戳穿,随即被责令退学。今年再次参加高考,却没有达到母校的录取分数线。后来,他又考了托福和 G RE,成绩优秀,但因为没有本科学位,他不可能出国留学,为此他心情沮丧,一筹莫展。 说实话,看完这封信,我心里真有点惋惜,也许他只是一念之差,多年的学业就此毁于一旦。替人考了回试,就被勒令退学,处罚是否太重?要知道,谁都有年轻一时糊涂的时候。可校方也自有道理:杨保明十分清楚学校的有关规定,属于明知故犯,当然要严肃处理。 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替他感到遗憾。可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惋惜还是别的什么,都不起作用。作为一个成年人,杨保明必须面对因过失而导致的结局,承担过错的后果。并且努力改变现有的处境。 所以我更关心他对自己过失的看法。要知道,一个人对过错所持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此后的行为。杨保明是这样解释他的替考行为的:我经不住好友的再三劝说,就替他参加了考试。也就是说,他认为,外在的压力是导致自己过错行为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犯了错之后,通常都会如此———为了避免内疚和自责,努力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寻找合情合理的理由,以说服自己和他人。你会发现,不论上班上学,几乎每天总有人迟到,而迟到的人一定都有理由。杨保明认为,好友求情是他违反规定的根本原因。的确,表面上看,他人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不良后果,但我们自身的因素在哪里?他不能拒绝好友,是因为他自己承受不了拒绝带来的后果———好友可能会因此不高兴,认为他不仗义、自私、胆小怕事,也许因此和他断交,而杨保明自己无法接受这种结果。也就是说,最终还是内因在起作用。 杨保明的理由带有明显的“自我照顾”倾向。它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强化,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你知道吗,人们在对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有一个特性,倾向于将行为归结为单一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对原因进行推断时,他越是强调外因,就越忽视内因,也因此越相信自己的判断,反之亦然。经常有作弊者总强调外界环境,诸如“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吃亏之类”,就是同样道理。 为了避免过于自责和伤害自尊,“自我照顾”没什么不对。但是,对一件事情,尤其是过错原因的判断如果只是停留在“自我照顾”阶段,将不利于弄清原因的本来面目,很难找到补救措施,最关键的,是不能选取合适的态度。 也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对自责和反省从不陌生,我们已经很习惯于检讨自己了,别再让我内疚。但心理学意义上的内省和检讨是不一样的。比如杨保明,他就可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拒绝朋友的无理要求?我害怕什么呢?他的意见为什么对我的生活十分重要?循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他就能听到内心深处自我的声音。而这些,或许正是导致“替考”的内因。 内省与自责最大的区别在于,弄清内心世界的需求,并寻找它的来源。奇妙的是,在弄清成因之后你反而会减轻负担,减少自责,并明白该采取什么应对方法。 这也正是杨保明需要面对的:对自己的行为和处境有一个客观认识,调整目标和方向。我知道,以他现在的心情,做这些可能很难,但成长其实就是从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开始。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