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郑成业 作者:史铁生 课型:新授 课时:2 授课时间:2002/530 教学目的:体验生命意义;深切感受母爱; 运用语言的技巧;内心世界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文章整体思路; 2、领会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背景简介,导入课文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文革”初期响应号召到陕西务农,积劳成疾,下肢瘫痪。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地坛:北京的一处古迹,明清时皇帝祭祀的场所。 二、找一个你感觉舒服的姿势,朗读课文。 我们可以给两部分用联合词组命一个题目:一(我与地坛);二(我、母亲与地坛) 三、领会语言的魅力 读第5段。提问见课本。鉴赏: 1、“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2、“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 3、“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 读第7段,鉴赏六个“譬如”,写出作者摆脱痛苦后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应有所作为的信念——只要这些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史铁生的语言新鲜、奇崛,这是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模仿学习的。 板书设计: 内容:一(我与地坛) 二(我、母亲与地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借鉴 1、珍爱生命、体验母爱 2、展现内心世界的“轮椅视角” 教学步骤: 一、珍爱生命 谁能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在青春年华突然瘫痪的史铁生的心情?(消极颓废、失魂落魄等) 后天残疾比先天残疾更加令当事者痛苦,可能昨天还意气风发,今天就突然被抛出了正常生活的轨道,昨天还和朋友说好一起散步,今天就突然没有了双腿(“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让我残疾了双腿”)……许多人在这种打击下常常会精神崩溃(史铁生“失魂落魄”“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作者来到地坛正是为了摆脱这种骨髓中的痛苦。 地坛给了作者什么启发? 地坛是“荒芜而不衰败”的,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却内涵着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包孕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让作者感受到时间的永恒魅力,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沧桑衬托出个人遭际的微不足道,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使一个不幸的人得到解脱。知道了自己的最终归宿,作者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既然谁也摆脱不了一死,所以一切追求都失去了意义,可是,一切的消极颓废不是同样也失去了意义吗?上帝留给我们的,只有好好的活着。 二、体验母爱—— 读第二部分3、6、7段,分析鉴赏。 母亲的爱有什么特点?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提问: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 齐读最后一段。 三、丰富内心世界 残疾人因为客观的缺陷不能象正常人那样与世界交流,他们或行动不便,或看不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或听不到大自然的美妙天籁,所以,残疾的人更善于和心灵对话,与上帝私语,这就构成了史铁生独特的轮椅视角。在这种视角中,作者多虚写,少实写,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白,长于议论和抒情。 读(一)2、3段。 在史铁生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带着感情,“物我相融”,他用心灵来观照一切。对于母亲的爱,更多的也是通过描绘内心感受写出来的。这些是我们在今后作文中要学习的,生活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还不够丰富。 四、作业 周末回家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模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论,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周无晚自习作文。 作者邮箱: zhchy@qingdaonews.com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