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炒作”高考状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2002-09-02     K12网友:房鬼 

 

    最近,看到许多关于状元收红包,走穴等等的报道和评论。当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状元身上,评论状元的所为时;当“状元”们一边捧着天上掉下的“馅饼”,一边对着记者和摄像机夸夸其谈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一下,是谁让这些学子们如此备受关注,他们的目的又如何呢? 

    综合现有的报道来看,乐意炒作“状元”的,无非有下面几种: 

    1、学校 

    学校的目的大家都很清楚了,大力宣传“高考状元”、“状元学校”,对广大考生和在校学生,都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有了“状元”这个金字招牌,大批的复读生、择校生就会选择这个学校,学校就可以大赚一笔。这笔“不义之财”要远远大于奖励状元的费用了。我们承认状元是有真才实学的,可是作为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在饱含热泪“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的同时,可能想不到他能给学校带来如此大的利润!学校这一手可“黑”到家了。 

    2、政府 

    这里所说的政府,是指教委一类的官员们。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状元,名正言顺:有利于促进教师勤教善教、学生勤学善学、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可大家想一想,现在的状元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这样做势必引起新一轮的“考试竞争”,这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相悖的。这样人为地强化升学竞争,提高了所谓的升学率,自然就是“管理有方”。顺着“背书机器”铺成的状元之路,继续升职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吧。简单了说就是拿着学生的钱误导学生以铺设自己的仕途之路,这种行为称得上误人子弟了。 

    3、企业 

    相对于前面两种,企业的行为显得单纯一点:就是用资助“状元”的方式,对于家境贫寒的考生,给他们以经济上的支持,顺便为自己的企业做宣传广告。这是一种企业的广告行为,无可厚非。但若用巨额的资金来炒作某一个状元,难免会给状元带来一种优越感,或许有了这笔巨额奖励,后半生的生活有了保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不会努力了。也许一个人才就这样倒下了…… 

    4、出版社 

    出版社也应该算得上“企业”了,但他们利用“状元”之名来为自己售书,可以称得上“毒”了。像出版社的人士所说,目的是“树立高质量的教辅用书理念”。但是教育部严格禁止以任何名义给学生强行征订各类教辅书,出版社出各种辅导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推行应试教育,培养学生们不求甚解、投机取巧的应试教育思想。再加上购书者可以“与状元亲密接触”,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自愿”的争相掏钱买书,目的还是为了考试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这里,状元们抱着由于签了一天名而累的发酸的手腕,点着劳累一天挣来的辛苦钱时,却看不到出版商在一边暗自窃喜:名声出来了,几百万又挣到手了……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又一次不知不觉地做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5、部分状元本人 

    对于考上状元而又热衷于宣传自己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于城市,家庭条件比较优裕,他们才是真正受到了“素质教育”。不仅考试成绩好,在其他方面也出类拔萃。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宣传自己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何乐而不为?这种活动对于一些志愿是政治经济商业类的文科状元大有好处,但对于志愿在于理论科研探索的理科状元来说,这种带有功利性色彩的商业活动是不利于其个人成长发展的。 

    6、其他人士 

    这一部分人士一般都是归国华侨、企业家、民间团体等等,他们不光出钱奖状元,而且把更多的钱用在了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们身上。他们一不求名二不求利,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这些人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 

    说了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才发现大部分的奖励状元就像卖假药的随便从路上找几个人,给他们劳务费,让他们来做大病痊愈的广告一样。只不过用“状元”做广告,花销要多一点,当然效果也好的多。这可是那些花了钱的人不想让我们明白的事情。 

    说到最后,给那些“状元”们泼点凉水。我的一位朋友就是我们市1989年的文科状元,从小考试就是数一数二的。他选择的是北大的印第安语专业,现在我们当地市法院工作。当年关于“状元”没有任何的报道,他也是怀着踌躇满志走进北大校园的,但在他们那个专业中,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二。说到这里,“状元”们该明白了吧?不只是状元,所有的新生们都应该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当一次状元并不能代表什么,社会不是用是否为“状元”来衡量人的价值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