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19日共1课时。No.64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 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