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艰难的心灵选择(论坛精华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s=&threadid=1717 吕驾宇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注定将成为考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的热门话题。与往年不同的是对试题的反应,今年广大考生特别是教师是经历了第一反应的叫好到中间的反思然后到最终的批判的过程。这一点从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网易”展开的一个名为“对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你的感觉是……”的民意调查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在7月7日,总共参与调查的2000来人当中有将近1000人是认为试题出的好或者还勉强过得去,可截止到7月10日上午,在参与的将近9000人中,叫好或者表示认可的人数尚不能突破2000。 结合所访问的学生以及教师的前期反应,叫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材料所揭示的“救人如救己”的主题属于传统道德教育范畴,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大多进行过类似题材的训练,给人亲近感,写起来容易上手; 2、 作文题目体现一定的人文性以及情感教化作用,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跟目前提倡的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相吻合,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 3、 “提示性材料+话题+写作要求”的话题作文形式几年下来一直得以延续并加以稳定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公平性,它能提供学生较广阔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谁都有话说,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城乡差距。 很显然,以上几点避免不了大而泛之的浅层思考之嫌。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思考的深入,细节的具化,更多人传出更多的声音对此作文题提出了质疑。 首先的发难依然是来自“网易”,7月7日晚,有网友就对作文题所提供材料的生活逻辑的错乱进行了质疑: “扒开雪地”——那是什么意思?那可都是冻土层啊,你扒得开吗?!再说这里“雪”是定语修饰后面的“地”,扒开地?讲不通啊,这个“地”完全就用不着。如果他能感到是个僵硬的东西,又那么大雪,那这个物体一定是不完全在地表以下的,那就更不能用“地”字了; 7月8日,语文教学资源网发的一网友来稿则指出了所提供材料的大量语法错误,比如其中几点是:“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心灵”二字多余且不准确,语意很轻的“思量”一词前面用“翻江倒海”来修饰,是否合适? “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一句中,是否缺乏动词“做”? 如果这还算是吹毛求媸的话,7月9日最先发自《南方都市报》后来广泛流传于各网站的《剖析作文题:未成年人不能承受的抉择》一文则从社会学角度对出题者的价值导向提出了质疑,该文指出:从思想性来看,这种作文题再一次折射出我们的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鼓励中学生在生死抉择面前放弃自我的主张。而这种“抉择”,特别是“生死抉择”,正是我们的未成年人不应该承受的。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一点疑虑,那就是“假如考生选择保全自我,且在文章里说得头头是道,比如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说一个人让自己的生命存活下来是本能的选择等等,这样的作文能否得到高分?” 应该说,该文的最后一个提问是触及到了要害,对现实的过分贴近,极大地限制了高考作文的命题空间以及考生的自由发挥空间,胡适曾经说过,作文考题最好是从正反两个 方面都能做文章的。可是今年,包括去年的作文题不是鼓励学生全面地,或者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作两面神的思考,而是引导学生作片面的、绝对的发挥,其结果只能是思想和情感的僵化和模式化。 所以,7月8日新浪网的一网友来稿《考生的心灵如何作出选择》则对今年的学生作文进行了预判:现在阅卷结果还没有揭晓,但我不敢想象,会有多少人选择崇高、选择正义、选择见义勇为,甚至选择“舍身取义”“杀身成仁”;有多少人会写出慷慨激昂的人生哲理。我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但这不是他们自己的话。为了不偏题跑题,为了得到高分,为了考上大学,他们只能选择说违心的话,写违心的文,选择说谎,选择言不由衷。 此外,很多的人对写进今年高考作文注意事项中不伦不类的“不得抄袭”也进行了抨击,在我看来,这多少也反映了今年出题者的尴尬心境:由于试题过于贴近现实,具有太强的政治、道德倾向性,于是猜题和套题将和去年试题一样普遍是可以预见的,而有了去年的遭遇,今年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