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以为公开课是真的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K12 黑白斋主 教书二十多年了,听过多少次公开课,自己又讲过多少次公开课,都是不可计数的了。但说实在话,我一向对公开课都是心存疑问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讲公开课也罢,听公开课也罢,几乎都是奉命而行。而对公开课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是尽量少发言,实在推不掉时,又多是应景之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仔细想来,我对公开课的观点的形成大概起源于我的中学时代。在我读高中时,正是文革后教育刚起步的时期,我所在的班级常常被老师们用来讲公开课,我们都十分清楚,老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事先都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很多情况下,一节公开课要在其它的班级演练几次,然后再在我们班里找几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课进程,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我们在私下里称之为“埋桩”),而答案事先也由老师设计好了,谁答什么,要遗漏什么,由谁来举手发言,进行补充都一一落实到学生个人。每到上课时,教师讲课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度不说,学生此时也自然会中规中矩,主动配合,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的脸上往往都充满笑意。如果老师不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往往就会出现意外。记得有一次是一位数学老师借我们班讲公开课,而在课前准备的几天里我因事请了假,我的座位被另一同学坐着,而这位同学恰好是“埋桩”者之一。不巧的是,老师讲课的那一天我恰好返校,坐到了我的位置上。那次,讲课的内容现在我已记不清楚了,只是讲课中途要求几位同学同时上台演板,可能是数学老师根据座位点到了我。记得演板的内容是几位同学同时解一道习题,几位“埋桩”的同学在黑板上三下五去二,用几种新颖别致、技巧纯熟的不同解法作了快速解答,他们的解法彼此互作补充,显示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唯独我用着“最笨的方法”(老师语)在黑板是老老实实地进行演算,以至于老师几次用“能不能做出来”的话语诱我下去,我却用令老师心焦的“能”作了回答。老师在随后的评讲中,将我并不错误的解法说得一无是处,让我沮丧到了极点。 于是,我对公开课有了明显的反感,有了一种厌恶。 再后来,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也就更清楚地知道了一节公开课的操作过程,虽然具体到某一节课时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就无外乎是:先由主讲老师拿出讲课的初步方案,请教权威老师,反复修改教案,制作或收集相应的教具,找一个班级或者干脆就在本班进行反复试讲,埋好桩子,然后再用公开课的形势进行验收。如果需要评奖,多数情况下还需对评委意思一下。于是,一节皆大欢喜的公开课便在赞叹声中结束了。记得有一次听一节数学(几何)复习课,老师让坐在同一行的学生来回答那一章的几何定理,从第一排的学生答起,每个学生回答一条,结果几位学生传绣球般地不间断地回答了所有的定理,不重复,彼此间无思考间隔,让明眼人一看便是假的,然而这节课却获得了评委的满堂喝彩。而越是这样慎重准备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教学效果平平。另外,如果公开课评上了什么奖,就可能导致“滚雪球”式的效应,荣誉、职称也都对着你来,可谓名利双收了。 当然,我也不可避免地要上一些公开课,刚参加工作时,我对讲公开课也是要作相应的准备的,但有一点,我从不在学生中“埋桩”,而且我拒绝参加任何评奖性质的公开课,所以,至今我没有在任何级别的优秀课的荣誉称号。但我对自己的课还是有一定的自信的,我不止一次地对我的领导说过,我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的,我欢迎任何人随时不打招呼地听课。 慢慢地,我也被指定去参与评课了,但我一向很少对表演性质的公开课进行发言,因为我认为那一节课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现在每周也要听一到两节学科组内老师的课,一般情况下,我只在上课前与老师打一下招呼,基本上是随堂听课,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课堂。 我知道我这张帖子会伤一些老师的感情,我的观点也有偏激的地方,但谁又能说我所说的现象不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呢?你所在的学校没有么?你没有讲过公开课么?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