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张广祥 江苏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一、导入课文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黄鹂的啼鸣、飞舞表现了黄鹂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二、作者简介 孙犁 (1913~)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研究课文 1.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环境) 形色神态 抗战 色彩鲜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一闪而过 病中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鸟市 悬空吊着 焦黄 凄惨 江南太湖边 群莺乱飞 全部美丽 极致 2.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境遇的黄鹂,作者感情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喜爱、遗憾——痴迷、惋惜——怜爱、愤懑——喜爱之极 2 4-7 8-16 17 22-23 朗读2 朗读6-7 齐读22-23 3.根据作者对黄鹂不同遭遇的态度,你能领悟黄鹂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舍黄鹂的真正原因么? 提示: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板书主题一)黄鹂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征。作者对黄鹂的追寻实际上是对美的事物的热切(或狂热)追求。(答案来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联想到射杀海鸥的事了(这是戕害美的丑恶行径) 4.不难看出,作者认为黄鹂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的含义是什么? 从几次记叙来看,黄鹂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景(环境)和物(形象神态)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从黄鹂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6.这几段文字与上文叙述的作者几次追寻黄鹂的经历有什么联系? 这几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几次追寻黄鹂的经历的延伸和升华。这几段文字写作者的追寻终于有了结果: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的美丽。而且由黄鹂转向大千世界,不仅黄鹂,(板书主题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以哲理的启迪。可见,这几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从几次追寻黄鹂的经历中升华出来的。 7、由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推导出主题三:在文艺创作中,要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相和谐适应的典型环境。(讲的文艺创作规律)。 主题四:呼吁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这一点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这一点也是教师用书所讲的,可以作为重点) 8、小结本文的主题多元性。(参《中学语文园地》2001年3期) 四、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过渡语:散文的说理贵在含蓄,重在形象。 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的飞翔……” 对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多种修辞手法,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作者邮箱: dzzgx@sohu.com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