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三别》评弹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王庆洪

  评弹中不乏长亭送别的情节,经常听的有蒋朱档的《林冲·长亭发配》、杨振雄的《西厢记·长亭》以及朱雪琴王月仙的《琵琶记·南浦长亭》。三处送别,都是妻子送丈夫,都因形势逼迫而分离,都笼罩着一层凄惶伤感的色 彩,却又各有不同的起因、背景、心绪与前景,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展示出格局不同而一样生动感人的画面。

《林冲发配))说张勇、贞娘父女为蒙冤充军的林冲送行,是一场非常特别的送别。林冲已将长亭作为诀别之地,他心里明白高俅既然设计陷害,不致他于死地不会罢休;而他身为首都警卫部队的教官(该有中校或少校衔 吧),却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血性男儿怎能忍受!因此,他备好了休书,禀明了丈人,又向贞娘露出“金印”,劝她“自作主张自调停”。贞娘也是刚烈性情,当她明白林冲心意时,便欲以一死明志。这长亭,一个儿休妻,一个儿触柱,生离险些儿变作死别。蒋.朱二位唱腔都是柔中带刚,很贴切地表达了人物性格,听唱时,眼前不但有夫 妻惜别之情,并会呈现出后来贞娘刺奸自尽、林冲风雪山 神庙杀陆谦奔梁山的情景,令人愤懑而生世道不公英雄末路之慨叹。每听此书,必再反复播放刘天韵的《林冲踏雪》数遍,以消胸中块垒。

如果说《林冲》的长亭是泼墨山水,则《西厢》的长亭便是工笔花鸟。杨先生用四个小时说这段书,其情节之铺垫,气氛之渲染,构思之精巧,表演之投入,都达到了极致的地步。写张生从隔夜红娘来送莺莺赠别物件,并相约次日长亭饯别始,而后长夜无寐竟又梦会莺莺;清晨先辞法本法聪,又有崔府僮仆前来相送,然后告别西厢。一路花街假山粉墙角门处处无限恋情,再与罗汉菩萨一一道别,及至见了莺莺却又默无一语。写莺莺轿中见道旁马蹄痕,便思忖着“你马儿慢慢走,我车儿快快行”,指望走到一处多说些话。但见了面也不过叮嘱两句“无论中与不中都要及早回来”的话。离情别意大多通过典雅委婉的唱词和简洁精到的表白而挥洒生发。整回书围绕一个主题:“恨成就得迟,怨分去得快”,哀怨悱恻,娓娓道来,直至落回情犹未已意犹未绝。张生去远了,一千多年后的听客还常站在唐朝的长亭边,心随西风南雁,遐思无限。听杨先生的书,几乎纯粹是一种文学艺术欣赏。故于书情,诸如张生走后究竟怎样之类的问题,实在是无足轻重的了。

三个《长亭》我听得最多的是朱、王档的《南浦长亭》。这回书在内容上比较“贴近生活”,是寻常百姓家事,易于接受乃至产生共鸣:在表现上将近五十分钟几乎全是对唱,唱腔有点“进行曲”的节奏感,正好是一路送行话别的情绪。朱雪琴唱腔沉稳中稍带悲凉,王月仙一开口便是个贤淑妻子模样,果然是“好夫妻,并肩行,无限缠绵五里亭”。其间,表达了丈夫对家乡的眷恋、对妻子的挚爱;妻子对丈夫的鼓励、对游子的企盼,两情依依,质朴感人。

对于琵琶记的结局(不是真实历史上蔡邕的结局),我赞成现在戏曲里的夫妻团圆,但反对装上一个“全忠全孝”的尾巴。夫妻团圆,便不枉了五娘辛苦一场,便可告慰地下双亲,又成全了牛夫人做个贤惠女子;最重要是符合于蔡伯喈那样一个文学人的性情,从而皆大欢喜一一善良的老百姓总希望好人多一点。

三处“长亭”,一悲壮,一凄婉,一缠绵,骊歌曲曲离人泪,何处长亭不断肠!听林冲长亭,当大碗饮酒,歌大风歌,以琵琶曲“十面埋伏”为伴奏;听西厢长亭,须临月焚香,闭目凝神,同时轻放洞箫独奏曲作衬托,听琵琶记长亭,则可在任何一个傍晚,于小院中设小方桌,夫妻对坐,听唱篇,吃泡饭,小菜有扬州酱瓜、苏州乳腐,还可以—一边议论那蔡伯喈当初若不去赶考该有多好,一边庆幸自己既无功名,又无余财,毋须蝇营狗苟,追腐逐臭,乃得以夫妻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到如今安贫乐道, 自在安康。于是收拾碗筷,揩面汰脚,道晚安,嘱珍重,各处归房。她看她的《乾隆私访食盒记》,我听我的“汪二朝奉钱笃笤。”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