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还教育一片净土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中国教育报 2002-04-16 郭炳德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由沈阳市纪委公布的一项民意测验显示,沈阳市55万市民对30个重点部门和行业进行的行风评比中,教育倒数第一。读了这则消息,不能不让人大吃一惊。 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是社会公认的“清水衙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曾被许多教师作为自己从教生涯的座右铭。就连前些年人们扼腕叹息“民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时候,也还是基本上公认“就剩下教育这片净土了”。因为在许多考试一度都成了“走形式”的情况下,惟有教育上的高考、中考还是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的。教师们为了自己的弟子能够榜上有名,不惜自己日见增多的华发,仍在不辍地耕耘着,可说是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为什么说变就变了呢? 细数起来,近几年对教育有不恭之言的还真远不只一个沈阳市,留心一下媒体,对教育这个行业的怨言也屡见报端。把沈阳的这次民意调查集中起来,对教育问题反响最强烈的主要是:部分重点中小学超计划招生、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的学校在选择性收费上做文章,动员学生订阅教材以外的各种报刊杂志,办各种名目的补习班敛财;个别教师在给学生调换座位时还要收取“好处费”。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市场经济惹的祸! 诚然,近年来许多人的观念确实转变为“理论联系实惠,索取多于奉献”,但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一点:无论在什么时代,奉献精神都是不可丢的。试想,我们的公益部门、服务部门、执法部门、政府部门,如果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自身利益挂起钩来,那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经费仍然不足,教育行业目前还是一个较为清贫的行业,绝大多数教师也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校,不少地方连正常的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应以实际行动维护她的神圣。 也许一些学校是出于各种原因对学生收这样那样费用的,但绝不排除这些活动的背后都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某种关联。其实,对学校而言,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本身就是不可宽恕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学生,再多收他们一分钱也会让人良心难安。 沈阳的公众评议对教育也算是敲了一次警钟。作为教育战线的同志,尤其是那些整天在打学生主意的人,确实应该深刻地反思。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