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丰南一中 刘艳双 063302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 了解与杜鹃有关的诗文和传说 (二) 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理清行文思路的能力 2. 培养阅读时必要的推断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杜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常出现的意象,尤其是作为鸟类的杜鹃,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太平御览》中引《十三州志》的记载是这样的:“当七国称王,独杜宇称帝于蜀。……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好曰开明,隧自亡去,化为子规。”这段话的意思课文中已有说明。除课文提到的诗句外,还可举出好些例子,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中又“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这里的子规鸟,就是杜鹃;白居易得《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情景凄苦万状,李商隐《锦瑟.》中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秦少游《踏莎行》中也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声斜阳暮”,意境也颇为清冷,另外还有“子规声里柳如烟”,“抔土长留蝴蝶梦,行人忍听子规声”等,真实数不胜数。我们注意到,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而我们的作家周瘦鹃是否也同古人一样,将杜鹃定位与这一意象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 文章内容 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 (一) 第一个问题,体裁:说明文?议论文?散文?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总结: 文章选材很散信手拈来许多诗词典故,顺带提及现当代和外国杜鹃文化,所以是散文。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文章散的形有那些? (二) 第二个问题:散的形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丛不解之缘到杜鹃悲啼 从杜鹃悲啼到助民兴农 从悲啼来历到相关诗句 杜鹃悲啼是心理作用 (三) 第三个问题 不散的神是什么? (1) 线索:杜鹃悲啼 (2) 神: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把主观感情借助外物抒发出来,他的感情就融进了具体的景物中外物必然带有的主观感情色彩。要准确把握神,就需要对作者情况有所了解。胶片打出作者有关情况 周瘦鹃(1895—1968)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园艺家。原名周国贤,他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鸳鸯蝴蝶派是专写“才子佳人”的流派。主要反映缠绵的都市爱情小说。“瘦娟”显然是笔名,取于作者潜心于鸳鸯蝴蝶派作品创作的时候,哀情小说的主题,也与杜鹃所象征的悲愁不无关联。加以作者对杜鹃文化如此熟悉,至少说明,作者曾经对杜鹃是怀着深情的,到他年老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念念不忘。否则,作者何以说杜鹃与自己最有缘,乃至连名字也取成了“瘦鹃”。阅读这篇文章,至少给人两个突出印象:一是以大量的知识和文化信息支持其文章的丰富内涵。二是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自己的独特的文风。初读本文觉得散漫无边,不知所云;再读本文,以为是一篇知识说明性文字,无足观之;仔细读之,才发现有不少深意,值得品位。作者对杜鹃的喜爱之情蕴含于貌似“东拉西扯”的纯知识的介绍中。 可看出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 以杜鹃为名 渊源不浅 花鸟同名 最为难得 以鹃啼诗 别有情味 助民兴农 是头益鸟 神话传说 不如归去 波兰民歌 杜鹃钟 总结:神—— 对杜鹃的喜爱之情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四) 问题四: 第五段提到《小杜鹃》歌和杜鹃钟的目的是什么?古人听了杜鹃的啼叫“要心酸”,“要断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人们感觉杜鹃悲啼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作用,心酸断肠是杜鹃的啼叫“不如归去”触动了古人的愁肠。 作者的文章表明了另外一种态度,他比较同意西方人对杜鹃的态度,似乎并不觉杜鹃之悲苦,甚至少有欢娱的感觉,所以作者说“杜鹃声并不悲哀”,古人所谓心酸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可见作者并没有沉迷于中国文化的传统意象中不能自拔。作者的这种态度可以从以下的两方面理解:①是写作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杜鹃的好恶表态,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东西方文化比照,持一份理解的态度,做尽量客观的叙说。②是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是饱经沧桑世事的老人,回首往事,超然达观了许多,年轻时沉迷于杜鹃,连名字也搭上了。也许意识到现在是进行理性审视的时候了。理性的审视当然绝不仅仅审视杜鹃这一种东西,还包括一生中其他所谓大悲大喜的东西。老人周瘦鹃,也许豁达了许多,超越了对于杜鹃的悲与喜,所以他的一句“多半是心理作用”道出了文体的实质,杜鹃就是杜鹃,无所谓高兴,也无所谓悲伤,一切悲喜,都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这该是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顿悟:“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种顿悟后面,读者感觉,也许仍不免有一种淡淡的凉意。简言之,可以这样理解作者的感情,对杜鹃,作者曾经有情;暮年回首往事,情已遥遥,不复牵萦;唯有那一份坦然、超然,在心灵深处徘徊。 (五) 问题: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文短意长 要言不烦 具体来说,就是以精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有诗句,有典籍,又传说,有民俗……语言简短精炼,表意明晰清爽,绝无繁冗拖沓之感。如“东涂西抹,沿出至今”“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一片欢娱之声,悦耳动听”“帮助农家兴农时,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等等,非常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以短句为主,注意长短结合,有节奏美,这是和表达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 三. 课后练习 《枯叶蝴蝶》现代文阅读练习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