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12-04 手机版 | ||||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结合语境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朗读表演、品析语言、改写段落等方式,体会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初步体会作者运用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读”贯穿课堂,读顺、读通、读懂。 2.以“写”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 3.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唐雎作为弱国小臣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读通文章,读懂句意,读懂人物。 2.通过品味词语、扩写段落,体会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语言特点,学习说话技巧。 三、教学策略 1.本文内容相对简单,在学习文言词语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达到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的目的。 2.本文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采用“读—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理解人物性格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删减词语、揣摩潜台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请学生介绍完璧归赵、图穷匕见的故事。 教师导入:秦王故伎重演,想用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作为弱国小臣的使者唐雎面对虎狼之国的秦王是像秦武阳一样色变振恐,还是如荆轲镇定自若,是像楚怀王客死他乡还是如蔺相如一般完璧归赵?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二)疏通文意 1.读通文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遍,划出读不通、读不顺、读不懂的句子,先利用书下注释理解词句,然后生生互助完成对字词句的初步学习。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共同问题。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1)教师出示重点字的读音辨析,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掌握判断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一些易错的重点词语,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3.学生再次自由朗读、互读课文,达到流畅的程度。 【设计意图】掌握重点字词句,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理解句意的能力。 (三)感受人物形象 1.读一读,演一演。 教师导入: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任选一种方式,选一段,说一说,你们要读出或者演出一个怎样的秦王、唐雎或者安陵君?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总结。 唐雎:沉着冷静、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忠君爱国、凛然正气。 安陵君:有见识,能看透秦王的伎俩,说话委婉。 秦王:贪婪、骄横狂暴、色厉内荏、阴险狡诈。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抓住重点语句精读。 教师导入:同学们的朗读体现了“有理在于声高”,秦王和唐雎一个声音比一个声音高。那么我们应抓住哪些词语读出人物的特点呢? (1)想一想,下列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盼安陵君许。” 教师总结:关注秦王的自称“寡人”,注意虚词在文中的语气作用。 (2)请你写出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教师总结:读出言外之意。 (3)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段,想一想唐雎的语言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唐雎的语言形式上简短,语意连贯、语气强烈,有气势,能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表现出唐雎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特点。阅读时要读得一气呵成,铿锵有力。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品析重点语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重点字词体会人物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怎样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写一写。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雎“不辱使命”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1)第三段是唐雎与秦王斗争的高潮,扣人心弦。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扩写这一段,再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学生扩写。 (2)唐雎“挺剑而起”,最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究竟亮了一把怎样的剑从而战胜秦王? 学生:唐雎挺剑而起,秦王就会直接面临死亡,所以唐雎的行动有一定的震慑力量,表现了唐雎视死如归、斗争到底的精神和维护安陵国土完整的决心。光有语言,没有行动,也不能起到震慑秦王的作用。 教师:这是一把有形的剑,但是文中字里行间还有一把无形的剑震慑着秦王。 (3)教师展示学生改写片段并提问:你能否从这位同学的描写中或是你自己的描写中找到这把无形之剑? 教师示范:唐雎的胆识如同一把利剑,我觉得这个胆识是一种见识,能认识到布衣之怒的力量。 学生阅读思考: 唐雎的忠君爱国如同一把利剑:不辱使命,不能辜负安陵君的信任,不能辜负安陵百姓的重托,这个信念激励他无往不前,无坚不摧。 唐雎的智慧如同一把利剑:一下就能识破秦王的恐吓,威胁。 唐雎的勇敢如同一把利剑…… 唐雎的沉着冷静如同一把利剑…… 教师总结:唐雎展示的是一把人格魅力之剑。虽然有人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唐雎是根本不可能带剑觐见秦王的,但是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塑造这样两个人物,是对当时“士”这个阶层维护国家的利益的赞颂,是对“暴秦”的一种反抗。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5.拓展。 教师导入:林则徐有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至今,为了国家利益,不辱使命的外交家比比皆是。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杰出的外交家。 师生交流,学习外交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忠诚、大义凛然等精神。 6.再次进入情境充满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学习唐雎作为弱国小臣沉着冷静、有胆有识、忠贞爱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维护国家利益的精神。 (四)体会语言技巧 1.教师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人们常常说“听话听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都是在说语言的重要性,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你从唐雎和秦王的言语斗争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会,不要求学生回答完整,鼓励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或者是自己的生活体会,感受说话的技巧。 语言: 言辞委婉,言之有理:表明安陵君宁“守”不“易”的态度。 针锋相对,言之有据:列举三个史实,警告秦王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自蹈死地。 以行证言,言之有力:挺剑而起,付诸行动,彻底打败秦王。 2.语言实际运用练习。 【设计意图】体会语言的重要性,增强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的意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唐雎,一个弱国小臣,在朝堂上,三寸之舌斗君王,胆为剑心退秦师,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语言,一个锐利的武器,在生活中,巧妙运用它,能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明确文章主旨 (六)布置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完整排演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 2.阅读:《战国策》《使臣不辱使命》,谈谈你对“士”的认识。 【设计意图】1.以排演课本剧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拓展阅读,加深对“士”的精神等方面的认识,对这一阶层形成较为成熟的看法。 老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