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12-03 手机版 | ||||
课 题:飞红滴翠记黄山 第 1 教时 总第 教时 任教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 教者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 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复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 过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 第6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 第7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8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9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 第9、10、11、12自然段写了黄山3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 第13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 第14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 第15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 第18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部分(3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 第三部分(4~18自然段):写黄山诸景。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朗读,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 板书设计 飞红滴翠记黄山 解说词 奇峰 古松、 怪石 云海 教后反思 苏建春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