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 导学案设计(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5-11-24 手机版


 1、重点: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把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难点:文中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3、标题中“公理”和“敬畏”的有何含义。

4、文题中“人类社会公理”具体指什么?

公理:(1)经过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是真实的,不需要由其他判断加以证明的命题和原理。

(2)某个演绎系统的初始命题。这样的命题在该系统内是不需要其他命题加以证明的,并且它们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基本命题。

1、抓住第一段中“理性、必须、崇高、强             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感情、愿意、渺小、孤独感”两组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进行分析。

2、为什么身为地球人,会有“孤独感、无意义和惆怅”的感觉呢?

明确:人类由于科学技术与自身能力的限制,对生命、时间无法把握,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显得异常渺小。这些都导致了个体生命的人面对整个宇宙、无限空间的无助与软弱。

1、这三段中提到了“社会意识”与“政治经济学公理”这两个概念,这两者间的关系怎样? 

这里的“社会意识”和“政治经济学公理”其实指的是一回事。作者在经历了渺小个体生命的无助和失落的情绪后,转而看到人类社会因团结互助而欣欣向荣地存在于大地之上,这使他意识到:是社会的人,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人只有成为“社会人”后才是强大的,有力量的。再加上他所发现的“从头到脚,我身上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出自于我本人的双手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最终得出“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的结论。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感恩的心情。

2、作者所发现的“人类社会的公理”到底是什么?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前提和公理,也是最大的道德和良心所在”?

明确:社会的人应该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形成并得以健康、有序运转的基本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成立的命题和公理。同时,它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与前提。

谈谈在你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社会公理。

如:有生必有死、多劳多得、民以食为天等。 

作业:1、积累一些词语(摘抄),并学会运用(造句)。

肃然起敬、颠扑不破、敬畏

风调雨顺、情愫

2、联系生活实际,就文中第8段“社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组织形式……敬畏的心情”这一段话写一段感受。

 

周赛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