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搞掂古典诗词鉴赏题——运用心物同构论鉴赏古典诗词(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师随笔 2015-08-13 手机版


陆波

一.古典诗词只有两类:一类是男人所写,一类是女人所写。女人所写不多,考查的大抵都是男人所写。

二.古典诗词不外乎两种:一种抒情,一种言志。抒情的大抵借景抒情,言志的都是托物言志。这就是“心物同构”,因为“景”也好,“物”也罢,都是作者抓捕的意象,借以写“心”,即表情达意,盖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所以读古典诗词,只要抓住作者的“物”,就能明白作者的“心”。身为男生,怎会不懂男人?身为女生,更应读懂男人。

四.借景抒情只是一种手法,心物同构却是一种理论。手法只能借鉴欣赏,理论却能指导创作。

五.“今晚你在哪里?我好想和你在一起!”没意思的。“今晚我不再想念世界,我只想你,姐。”有一点意思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文学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了。开始入门了么,蒙昧的、青葱的、枯涩的,你?

六.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万里云。”你思念渭北的我,却只能看到春天的树色;我怀想江东的你,却只能看到天边的云彩,如此表达是不是更见深情?如果换成直抒胸臆“我在想你呀,你也想我么?”,那么,还有半点诗意吗?

七.唐代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忧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后两句如果换成“车票买不到,深夜独徘徊”有意思么?必须用秋雨、雁声等意象来烘托,营造凄凉的意境,表达惆怅的情怀,才能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啊!

八.最经典的莫过于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红红的枫叶竟然是离人血泪染就,亏他想得出来!

九.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因为作者抓捕了“幽篁”“弹琴”“深林”“明月”等意象,整首诗的意境显得特清冷幽僻。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弹琴长啸,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写法,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十.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运用了对举的艺术手法。“床前光”和“地上霜”对举,霜自冷其冷,月自光其光,老婆、孩子、热炕头,两眼泪汪汪!加深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举头”和“低头”对举,在比对中思忖: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好!故乡不可见,相思令人老!作者和读者对举,引发强烈共鸣。全诗看似寻常,其实被大手笔天国仙人轻轻一刀就宰了一头大象!表达出一种望月怀远的普世情怀。

亲,开始登堂入室了么?不乖你读不懂,只怪你太青葱;难怪你不明白,全因他太精彩。那么,尝试着写点古典诗词好不好?记住哦: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情景交融,最喜欢用的修辞就是比喻对比和对偶夸张。看到颜色,就是色彩鲜明;很多意象,就是意象并列;写得容易,就是富有生活气息;写出创意,当然极具艺术魅力------此外还有以乐写哀以动衬静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你懂滴。

请欣赏波波老师写的古典诗词,你要还说读不懂,我也是醉了。

古典诗词鉴赏实践示例篇

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3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分)

分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物——“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物——“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14 .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比喻。物“浮云”喻奸臣,物“日”喻君王。(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分)

分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2. 宋代谢坊得《小孤山》: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此障挽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封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的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此诗托小孤山这一物以言志,(1分)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1分)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1分)。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结合注释,体会谢枋得的人生历程和坚定追求,便不难看到托物言志。诗中“海眼无涯骇众观”用以象征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孤立。“江山有此障狂澜”体现了自己强大的使命感和力挽狂澜的信心。解题时一定要抓住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即“物”。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3分)

答: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1分)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1分)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自身孤立无援,比喻贴切。(1分)

【解析】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诗人忠肝义胆的形象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是解题的根本。

3.宋代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6分)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波波老师所写古典诗词——

广元咏怀

无边光景一时新,回望悠然感废兴。

地造利州雄北镇,天生神女曌西京。

雪峰山下腾龙凤,广外校园簇北清。

碧草长浮千里绿,翠松不改万年青。

【注释】北镇:古利州今广元自古以来就是北川重镇;西京:长安以西的都城,借指女皇故里。

1.这首诗开篇就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本诗紧扣“咏怀”来抒情写意,试以中间两联作一简要分析。 ( 6分)

【答案解析】:“首联起得新奇,开篇就让读者悠然神往。(2分)

感受到了广元的无边新景,“新生”的风景“无穷无尽”,作者的“废兴”之感何等深沉。(1分);颔联遥望川北重镇广元,不禁想起了一代女皇武媚娘,物是人非,“废”在“兴”外。(1分);颈联近观雪峰山下龙凤腾飞,广外学校中高考状元齐现的景象,昔废今兴之感油然而生。(1分)此二句紧承首联,围绕“咏怀”,写出了诗人“感废兴”的具体内容。(1分)

【答案解析】这道题即是考察学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也是为下一题分析做了铺垫。

2.首联“感废兴”三个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5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学生分析、综合作品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彩之处。

【答案解析】:作用为总领全篇,奠定基调。(1分)

神女废,广元兴;龙凤飞、北清兴,但往事已废;碧草翠松兴,但古今人事废。(3分)

山河优美,包藏了多少兴废;物是人非,蕴含着人们多少悲摧。唯有碧草长绿青松常翠,草自绿其绿,树自青其青,罔顾人世废兴。(1分)

咏怀

卅年辛苦走红尘,教海探珠贝有存。

东风桃李常销魂,三尺讲台又喜春。

教师节咏怀

雨萍漂荡英雄气,风絮频传悲叹声。

韶华耗尽对天问,三尺讲台又一春。

两首咏怀诗各自表达什么感情?你肯定懂滴。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