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5-08-03 手机版


 肥西中学  张道存  2014年8月

 

战争带来的启示: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此次战役中,苏军在戈尔多夫中将、朱可夫大将、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的率领下,利用巷战,拖住德军,慢慢消耗敌人。德军占据楼上,苏军占据楼下;德军占据厨房,苏军占据客厅。在街道的废墟之上,苏军利用反坦克地雷、燃烧瓶来对付德军缓慢前行的坦克、装甲车,并且十分有效;苏军还投入大量的狙击手,在废墟中狙杀德军的指挥官、士兵,瓦解敌人的士气。苏军还利用德军两侧薄弱、中间强大的特点,在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时,先打击德军的侧翼,让罗马利亚、意大利的军队率先崩溃,再围困德军主力——保罗斯上将的第六集团军。最终迫使9.1万德军缴械投降。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消灭德军85万人,让东线德军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

整个战役中,苏军采用的有效战斗模式是:巷战—狙击战—进攻侧翼—围困德军主力。

 

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双方坦克加在一起超过6000辆。德军装备的是3号、4号坦克以及少数的虎式坦克,苏军装备的是T-34 坦克KV-1S坦克。德军的是重型坦克,装甲厚,火炮射程远,可以从远处就将T-34击毁。但苏军的坦克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坦克速度快,甲板做成60度斜角,不容易被迎面的炮弹击毁。双方交战时,苏军利用坦克数量上的优势,尽可能的冲到德军坦克跟前,从左右或后面炮击德军坦克,从而给德军坦克以沉重的打击,迫使曼斯坦因减缓了进攻的势头,最终撤出战斗。德军自斯大林格战役失败之后想扭转战局的最后一次努力宣告失败了,从此德军彻底的丧失了在东线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克尔斯科战役中苏军的有效作战模式是:整体拼命猛冲—尽可能的接近德军坦克—从侧翼后面攻击。

启示:战场上要精心设计有效作战模式,才能起死回生,转败为胜;课堂上也要精心设计有效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由无效转为有效,由低效转为高效,由腐朽化为神奇。

 

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应有精当的问题设置。

先来看三个教学案例,感受一下精当的问题设计所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宣荔薇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的很好:紧紧的抓住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的作用来组织教学。

1、抓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有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北风吹撼,天寒地冻,林冲只好到市井喝酒吃东西;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大,是为草料场房屋倒塌做铺垫的;山神庙外风猛雪大,林冲只得搬一块大石头来抵着庙门,这为后面林冲在庙里听到陆虞候、富安、差拨的一番对话以及奋起反抗杀死三人作铺垫的。宣老师抓住了景物描写这一问题,就轻松的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拎起来了。

2、抓细节描写。林冲想修理草料场的三间草屋,临行前关门上锁,到山神庙行礼膜拜,在倒塌的草屋里摸摸火盆里的火灭了没有。。。。。。找细节,分析细节,总结其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点明了林冲来沧州之后随遇而安,想安全的度过刑期的苟安心理,至于他后来奋起反抗完全是被逼迫的。

还记得有一个问题问的特有意思:陆虞候、富安、差拨为什么在途中没有和林冲相遇?这个问题把文中林冲的行走线路、方位给理出来了。

总之,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就能让学生把林冲的性格给分析出来了。

 

案例二:郑敏老师上《雷雨》时,她的问题设置也很精当,那堂课让我震惊不已:周朴园为什么要保留梅侍萍的相片,保留绣有“萍”子“梅花”的 纺绸衬衣,保留旧家具,保留关窗户的老习惯,不忘梅侍萍的生日?却又要辞退四凤、鲁贵,开除鲁大海,让侍萍远离周家?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周朴园怀旧的有关事物,再分析这样做的心理:这是一种自私的爱。周朴园爱的是貌美的、温顺的、不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梅侍萍;不爱年老的、有危险的、倔强的鲁侍萍。他和鲁侍萍之间没有那份夫妻关系,只有资本家与下层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他为什么会对梅侍萍念念不忘呢?学生讨论:是因为目前婚姻的不如意。他现在的妻子繁漪在年龄上比他小许多,有代沟。繁漪并不爱周朴园,性格倔强,却畸形的爱上周萍;周朴园怀念梅侍萍只是为了取得精神上的某种慰藉,排除自己的孤独与负罪感。他依然是很冷酷的。

启发: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们能全面的审视周朴园,而不是只看到一个侧面。

 

案例三:王凤云老师在设计说课稿《故都的秋》时,有个问题设计的很有深度。为什么1934年的郁达夫放弃了杭州的秋景不去欣赏,偏要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来品尝一下故都的秋呢?故都的秋,给作者一种挥之不去的清、静、悲凉之感。为什么郁达夫此时偏偏喜欢这种清、静与悲凉的氛围呢?老师让学生去了解郁达夫其人:郁达夫是个孤独凄苦的人,敏感多愁的人,也是一个饱受压抑的人,一个缺爱的人。他早年丧父,又孤独的在日本留学十年,缺少父母之爱,兄弟之爱;在日本留学期间,饱受国弱民穷被歧视的耻辱。所以形成了郁达夫抑郁忧愁的的性格。

启发: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我们从源头上了解了郁达夫孤独、抑郁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展了课堂的内容。

 

总结:精当的问题设计能把全文的内容拎起来;能把课上得深上得透;能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能够让大家深入的探究课文,能引起大家浓厚的探究兴趣;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现在我们的课堂也有许多问题,但是问得浅,问的没价值,问的不得要领,问的繁琐。。。。。。还有许多是伪问题,是有问题的问题,是没有梯度的问题。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所以设计精当的课堂问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

 

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应创设真实的情境。

先谈自己酷暑金寨旅行的感悟:坐在小船之上,游荡于一湖碧水的梅山水库:两岸青山如黛,缓缓后退;前方一碧万顷,烟波浩渺,清风拂面,爽心悦目。。。。。。走在天堂寨的山阴道上,两边古木参天,前方清泉高垂;泉水滑过光滑的山岩,汇聚成一个个微型小石潭,潭水嫩绿,绿的醉人。要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来上陶渊明的《饮酒》诗,学生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几句会有更深的理解;在幽静的环境中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会有更直观的感受,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人生追求会有更真切的领悟。

还记得1998年到湖北宜昌听观摩课的情境:浙江一位女教师上《林黛玉进贾府》时,先放了一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然后再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课堂效果特别好。课文中,王熙凤见黛玉时总共说了六句话,还有用帕拭泪、转悲为喜、携黛玉之手的动作表情。王熙凤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王熙凤说话时,眼睛一直看着老祖母。她夸赞黛玉,其实是为了讨老祖母欢心的。

但是细想想,这句话虽赞美了黛玉,却又得罪了贾氏三姐妹:黛玉是天下标致的人物,那么我们算什么呢?难道我们贾氏三姐妹就不如黛玉漂亮?但是王熙凤随后的一句话又立即挽回了前一句话的缺漏:“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意思是黛玉再美、再标致,只不过与老祖宗的嫡亲的孙女一样;夸黛玉,其实也在夸贾氏三姊妹。黛玉是天下标致的人,那贾氏三姐妹也是天下标致的人。这样一来,夸了黛玉,欢心了贾母,开心了贾氏三姐妹,可谓一箭三雕,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王熙凤的人物会有更深刻的把握。

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好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很清楚。

如果没有这一视频情境的设置,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本学期,熊英老师在上DNA这一章节时,先播放了一段《侏罗纪公园》的视频,然后才开始讨论DNA的遗传作用。这一视频在最后再次被提到:如果有了恐龙的DNA能复活恐龙吗?让大家深层次的去思考,把课内知识引向课外,由现实引向历史,将书本引向实践。。。。。扩大了课堂的内容,引起大家浓浓的探索兴趣。

总之,精当的情境设计能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先学后教检测前置

据统计:一堂课所讲的内容,有60—70%是已经学过的,只有30—40%是新内容。也就是说,一堂课里,大部分问题,学生只要通过课前自学就能自己解决;上课时,老师不必面面俱到。如果先学后教、检测前置的话,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所谓先学,就是上课之前,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记下重难点,查阅有关工具书;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并准备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就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不清楚的难点,做好向同学和老师提问的准备。

课堂上,让学生先汇报一下预习的成果,以达到以生教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老师随后出示检测题,考考大家预习自学的效果如何,将检测前置,将课程评价与教学过程同步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更为有利。

 

所谓后教,就是根据学生汇报自学成果的档次、水平,根据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深浅,以及当堂测试的结果,老师再具体确定该讲些什么,讲多少,讲多深。

这种教法不是预设好的,不是照教案按部就班来讲解的,而是动态的,灵活多变的,随机应变的;讲学生之所需,讲学生之所求,讲学生之所惑。因此,老师备课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但是要精讲,少讲,讲课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而将3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

记住两句话:教最重要的是听,学最重要的是说。

所谓听,就是老师在上新课前听学生之所困,听学生之所求,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情,了解学生个性,了解学生的层次。。。。。。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有实效。

所谓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学的内容,说出自学时遇到的困惑。要让学生多说:先在小组内逐个发言,再让小组代表在堂上发言。说自学的内容,说对重难点的把握,说课本知识的迁移。。。。。学生能把内容说出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说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之内。

另外,学生也会在说的过程中,学得牢,学得透,学得深。

然而,我们上课之时,几乎不听学生的诉求;就是提问,给学生思考和说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学生说的浅显,说得不精彩,也不太情愿发言。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节约时间,加快进度,老师代替学生说,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探究。。。。。。。。

于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一堂课下来,内容是多上了许多,但是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枯燥,效率不高。

 

总结:

有效教学模式是鲜艳的花朵,但每一朵各不一样,不可复制;

有效教学模式是七彩的长虹,但每一条自有特色,难以雷同;

有效教学模式是醇香的美酒,但每一坛味有区别,皆有余韵。

 

谢谢!

 

 

 

daocun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