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巴尔扎克之梦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果永毅

    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人间喜剧》等传世之作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生前也曾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那就是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梦想以小说的形式再现拿破仑一生的背运之役———“埃斯林战役”。可是,直至辞别人世,他始终未能实现这个梦。时隔一个半世纪之后,如果他九泉有知,该感到欣慰了。因为他的同胞、法国当代小说家帕特里克·朗博,以后起之秀的大手笔,写就了这一名为《战役》的巨著。这就是今年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大奖“龚古尔奖”的获奖之作。

    帕特里克·朗博的《战役》是在第四轮投票中以6票赞成、4票反对的票数中选的。此前半个月,他以同一部小说,获得了法兰西语言研究院颁发的本年度小说大奖。一个月中连获两个大奖,这在法国文学大奖的获奖者历史中是没有先例的。

    这部小说从取材到风格,在当代法国文学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他将镜头对准了近200年前,法国人引以自豪的拿破仑时代一个特殊的场景,即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有生以来第一次失败的战役。这场战役的地点是在奥地利维也纳城附近的埃斯林村,时间是1809年5月21日至22日。身经百战、用兵如神的拿破仑事先作了周密的部署和准备。奥地利大公查理的军队驻扎在多瑙河左岸,拿破仑在河的右岸埋伏了精锐大军,同时,派工兵在河上架设好直通左岸的浮桥。发起进攻的前一天夜里,拿破仑还亲临前沿阵地视察地形、地貌及双方的军力部署。透过多瑙河左岸碧绿的麦浪,他仔细观察奥军营地的点点星火,一切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他自以为成竹在胸,万无一失了。然而,东方破晓之后,一切都没有按照他的预想演进:大风将架好的浮桥吹离左岸,部分浮桥又被奥军炸毁,埋伏在右岸的法军迟迟才赶到阵地……结果,拿破仑虽然血洗了埃斯林村,但是,他并没有打胜这一战役。奥军战死2·7万人,法军也有1·6万人阵亡。在短短30多个小时中,4万多生灵化为一堆肉泥!这一战役在拿破仑一生经历的著名战役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两年前拿破仑侵略俄国时曾吃了库图佐夫“坚壁清野”的苦头。从此,他开始走下坡路。此后6年的滑铁卢战役为拿破仑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为什么作家偏偏选取这么一个不知名的战役呢?据说,巴尔扎克当年之所以迷恋这一战役,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场景最能充分地显露出拿破仑开疆拓土、征服异邦的荒谬性。拿破仑在这里“走麦城”后,虽然于是年7月6日在维也纳东北瓦格兰村战败奥军,多少挽回一点面子。但自此之后,这位皇帝便一蹶不振,再也寻不回昔日的神威了。

    帕特里克·朗博出身于一个珠宝商家庭,自幼喜好文学。他曾有过数年军旅生涯,后经记者之职步入文学创作道路。为了创作这部小说,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考证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人证、物证及书报资料。他到军中查寻档案,甚至仔细研究了战场所在地域的动物和植物系谱。他在军队中未能品尝过“统帅”的滋味,或许是上帝的旨意,竟让他以文学之笔,统帅千军万马,神游百年前的古战场,重新演练了一遍“埃斯林之役”。

    早在《战役》一书获得两项文学大奖之前,法国文学评论界就对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说,从这部小说中,人们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同时,心灵会受到震撼。有了这部小说,人们便可以像巴尔扎克生前所希望的那样,透过战火的硝烟,透过历史的尘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察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领悟历史给予每个人的不同教益。

    《人民日报》    〔19971130№C〕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