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行——感受校园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人民网     2001-12-18     张黎明 

 

      1999年6月,一个名叫“信息化校园兴趣小组”的学生社团在北大悄然诞生,探讨网络时代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一年后,这个由12位不同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群体完成了《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的研究课题,专家称此成果“提供了一个多棱聚焦未来大学的视界”。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围绕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繁荣局面。 

     振兴中华的旋律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校园文化最早兴起的高校,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胡适等都曾是其中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今日的北大承继着这一传统,一年一届的“演讲十佳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年。“精神的魅力,永远的校园”,“承五四青年报国志,做科教兴国栋梁材”,“21世纪的北大,21世纪的中国”……从这些大赛的主题中,不难体会到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校园特色。 

     校园文化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一条道路。二十一届大运会期间,首都高校4万名彩虹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全面承担了机场迎送、场馆服务、翻译等多项志愿服务任务,完成了180支10万人次的拉拉队任务和44万人次的文明观众任务。志愿者与大运村、大运会开幕式被称为“大运会三大景观”。 

     播科学圣火,做文明使者。从1997年暑期开始,全国高校共有千万名学生志愿者踊跃参加“三下乡”活动,包括科技支农、文艺演出、医疗服务、法律普及、支教扫盲和环境保护等。成立于1993年的北大爱心社是高校最早的志愿者组织之一。从校园里的天气预报、爱心捐物箱、废电池回收,到校外的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和助残护老,他们以自己的行动阐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涵。 

     青春的闪光 

     “虽然今晚的音乐会不是在悉尼歌剧院,不是在著名的荷京音乐厅,但是在我看来,意义却大得多。来北大演奏一直是我的梦想。”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说。10月22日晚,孔祥东在北大举办了“北大之夜———孔祥东钢琴协奏曲专场音乐会”,音乐的魅力征服了每一个听众。 

     把大学校园当作高雅艺术的殿堂,把大学生当作艺术的知音,已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走进大学校园。据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统计,从2000年5月以来,在这里演出的艺术团体就有苏格兰皇家斯特林风笛乐团、以色列青年交响乐团、波兰冬布罗瓦人民间歌舞团、中国京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 

     从2000年底开始,教育部、中宣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历时近10个月。1000多所院校,数百万大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江苏省高校为此投入经费近千万元。为配合艺术歌曲进校园,许多高校开设了“经典艺术歌曲欣赏讲座”、“美学知识讲座”、“音乐舞蹈理论与实践讲座”等课程,南京大学开出“合唱与指挥”选修课,选修者达400多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传播与应用的基地,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性因素。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崭新课题。 

     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各地高校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环境和健康的文化环境。深圳大学以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教学模式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湘潭大学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利用地缘优势,把学校方圆50公里内的毛泽东纪念园、刘少奇故居列为教育基地。 

     发挥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北大从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第二课堂”建设,每年举办数百场富于思想性、知识性的讲座。《名著名篇导读》是北大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听众多达900人,晚到者只得席地而坐。学生们说,读了《共产党宣言》,深感“理性的光辉不灭”;读了《史记》,懂得要“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他们充满激情地写道:“热爱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热土!”“祝福中国!”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