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2015-06-10 手机版 | ||||
第5课:《伤仲永》 一、解释划词的含义 1、世隶耕 属于 2、未尝识书具 曾经 3、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对……感到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7、父利其然也 认为……有利可图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 9、不使学 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11、泯然众人矣 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 比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被 14、伤仲永 哀伤、伤感 15、养父母 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17、从先人还家 回 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9、如此之贤也 (有)才能 20、固众人 本来 21、即书诗四句 写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10课《木兰诗》 【字词积累】 1. 难读字 军帖 (tiě) 鞍鞯(jiān) 胡骑(jì) 燕山(yān) 辔头(pe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云鬓(bìn)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3.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 ;今义:人家、门第) 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健、有力) 军书十二卷 (古义:虚指,指多数 ;今义:确指) 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4.一词多义 市:愿为市鞍马 (买,动词 ) 帖:昨夜见军帖 (文告,名词) 东市买骏马 (集市,名词)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动词) 将:将军百战死 (将领,名词) 机:不闻机杼声 (机器,名词) 出郭相扶将 (搀扶,动词) 万里赴戎机 (重要的事务,名词) 5.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 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作动词,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指记功 ) 当窗理云鬓 (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 ) 【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昨夜见军帖 省略主语 (木兰)昨夜见军帖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女思何,问女忆何) 【练习】 一、 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 歌,叙述了 的故事。课文的最后一段可归纳出一个成语是: ,意思是: 。 二:诗句默写: 1.木兰从军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出征前紧张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奔赴前线,思念亲人: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十年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0.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记功授爵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6.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 9.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两只兔子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四、诗句所用修辞: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互文,排比) 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 五、问答题: 1、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2、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家中以前用的东西)的亲切。 4、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5、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答: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第15课《孙权劝学》 一、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第20课《口技》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京口有善口技者 善: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 。 绝:尽、消失 二、翻译下列各句 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第25课《夸父逐日》 一、解释 1、夸父逐日 逐: 赛跑 2、河、渭不足 河:黄河 3、弃其杖 其:自己的 4、化为邓林 为:成为 二、中心思想 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三、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夸父是个有英雄气概的神话人物。 第30课《狼》 一、解释 1、止有剩骨 止:通“只”(通假字) 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狗一样坐着 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打算。隧: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 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10、止增笑耳 止:通“只”。耳:罢了。 二、译句 1、投以骨。 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练习题 第一单元 《伤仲永》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字 ,晚号 ;是北宋 家、 家和 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9.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第二单元《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10.画线的第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画线的第②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三、《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3.说说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_ 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口技》 一 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 ,字 ,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 )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分) 5.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分) 6.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 有什么作用呢?(3分) 二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 ) (2)既而儿醒( ) (3)一时齐发( ) (4)众妙毕备( )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 虽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处( ) (4)两股战战( )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 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 _。 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五单元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1.文学常识: ①《夸父逐日》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 之一。 ②《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课文《 》均选自《 》,又名《 》,是 (朝代)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 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 古义: 。 今义: 。 3.词类活用。 ①北饮大泽: 。 ②道渴而死: 。 4.词语解释。 词 语 解 释 词 语 解 释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 地维绝 故水潦尘埃归焉 5.语句翻译。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 (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 “与日逐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请你推测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你还知道多少与太阳或者黄河有关系的神话故事?有关太阳或者黄河的诗句能列举至少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六单元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 止增笑耳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 第一单元: 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2.①对……感到诧异 ②写,题上 ③以宾客之礼对待 ④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亲3.(略) 4.C 5、B 6、正面:A B C D F侧面:E 7.D 8.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9.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二单元: 1.《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略 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 4.略5.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 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 7.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8.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0.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2.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3.A 14.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 1.《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2.B 3.(1)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5、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6、 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 第四单元: 一 1、《虞初新志o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 笔记 林嗣环 铁崖,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