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05-26 手机版 | ||||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永丰滩初级中学 胡天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难点: 1、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从课本中再现生活,学习主人公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胸怀,从而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并积极创造生活。 课前准备: 学生 1.查找有关欧阳修的资料,对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工具书读准、读顺课文;读懂课文大意,记下疑难。 教师 1.课文录音;找好与文中描写景致一致的醉翁亭风光图片。 2.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对话明确探究主题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说出:“庆历四年春”)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1: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仕途失意、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生2:支持范仲淹的改革。 师:没错,我们知道范仲淹因为实施政治改革得罪了当权派而被贬谪邓州。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就在这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领略景美,初探太守为何而醉 1、提出问题:那么欧阳修又在本篇文章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文中太守又为什么而醉?接下来我们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1)依据自己听读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2)生:“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师:到底为何呢?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探索太守“醉”的缘由。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明确: A. 山水之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4、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生:小组讨论。 师点评: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5、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 生:小组合作、探究。 (1)师点评: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不由得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突出了一个乐字) (2)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三、感受人欢,再探太守为何而醉 (1)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这个地方的人及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快乐。 (2)齐声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师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3)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4)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写乐)。 四、体悟情怀,三探太守为何而醉 进一步探究: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此为本文的精髓,也是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1)师点评: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板书(以乐写悲) (2)文中写了作者的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师明确: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评: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这里以鸟之乐衬托人之乐,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五、归纳情怀,揭示主旨 1、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2、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2、归纳得出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六、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与不幸,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它? 引导学生懂得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假如你是摄影师,拍摄介绍醉翁亭的短片,你准备采取什么顺序、拍摄哪些景物、配上什么样的解说词呢? 七、课堂小结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让我们一起在优美的朗读声中与先生道别吧……(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醉景 朝暮之景 乐 四时之景 滁人游 以乐写悲 醉人 太守宴 以醉写乐 众宾欢 太守醉 卒章显志 醉情 与民同乐 胡天霞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