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5-03-26 手机版 | ||||
阿长与《山海经》(一)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要掌握文章的字词、作者和文体知识。 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 3. 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 2. 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二遍,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用双色笔画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事件并标上序号。 3.4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 【预学导航】 (一)资料助读 1.解题: 本文是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关于《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2.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空( )前 震悚( ) 惊骇( ) 粗拙( ) 掳去( ) chuāng( )疤 jíe( )问 惧dàn( ) 孤shuāng ( ) 2.解释词语。 面如土色: 莫名其妙: 惶急: 渴慕: 3.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你认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请试着归纳。 2.品读课文,你认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事件中,你又认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试着概括(要有具体事例为证)。 。 3.你能列出本文的层次结构图吗? 【课堂总结】 【学后训练】 阅读课文22~27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 1.当阿长问为《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第14课时 6.阿长与《山海经》(二)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找出作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的词语,掌握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 1.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 2.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并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一题。 2. 4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 【自学导航】 (一)资料助读: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二)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描写人物的方法。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3).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4).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作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3).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有以“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拔一株草,翻译块石头,就说我顽皮。( ) (2).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你能发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吗? (试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有何作用?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加以分析),这对我们自己写作有何帮助? 3.请你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 ①课文中并没有写出长妈妈买《山海经》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它补写出来。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方法。 ②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或物。 【课堂总结】 【学后训练】 单独一版 【学后反思】 6.阿长与《山海经》训练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絮说(xù) 掳去(lǚ) B.惧惮(dàn) 疮疤(chuānɡ) 憎恨(zènɡ) C.诘问(jié) 霹雳(pī) 孤孀(shuānɡ) D.烦琐(suǒ) 倘使(tǎnɡ) 粗拙(zhuó) 2.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至得多了。 ( ) (2)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兰布衫回来了。 ( )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6题。 笑谈大先生①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大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_____________”,一则曰“_____________”。 【注】①“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9.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 15.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