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连贯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5-01-10 手机版 | ||||
语言的连贯 提问:语言的连贯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确:语言的连贯表现在事理的通达和文理的通畅,所以要使语言连贯,就得从事理和文理两方面入手。 一、事理的通达 如何才能做到事理的通达呢? 明确:事理的通达首先就得从思想内容上思考。 要做到事理的通达,从内容方面来看的话,如何做呢? 例一:“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这后面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D ) A、他还是被他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 D、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分析:这后面衔接最好的一句是D答案的句子。因为它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即“他”,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但他终于随着他父亲走了”,则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上都有欠缺。 总结: 1、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明确方法:保持话题的一致性,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表述的对象和叙述的角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例二: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这后面接哪一句最好呢?( D ) A、任何人和事物都有短长 B、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千秋 C、对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所爱。 D、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有缺憾 分析: “A、任何人和事物都有短长 ”是以“两面”对“一面”。 B、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千秋”,则是从说“短处”突转到说“长处”。 C、“对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所爱”,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短长,加“对”字后,变成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D、 “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有缺憾”,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逻辑上就没有问题了。 明确: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或者反过来,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转到从坏处说;或者反过来,前面从坏处说,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说话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 总结: 2、保持事理的逻辑性。 例三: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B ) A、一列青黛斩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分析:B答案情境符合。语言带有情感,有时描绘境界,这情感意境保持和谐一致,语句才能连贯。 这题除情调问题外。也有事理逻辑上的问题。A项说石壁“夹江高矗”、C项D项都说“对岸”,而原语境中交代的是坟前石碑“字迹模糊”,如果真在“对岸”,如何看得清“字迹模糊”? 3、保持情境的和谐性。 一、事理的通达 1、保持话题的一致性。 2、保持事理的逻辑性。 3、保持情境的和谐性。 我们理清了“事理”。但有时语句不连贯,毛病在措词造句的形式方面,因此要做到语句的连贯还必须理清“文理”。 二、文理顺畅。 例一:“朱自清笔下的江南的水,有的凌空飘逸,有汪汪一碧的,有晶莹澄澈的 ——,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引人无限遐思”( D ) A、它们是琼浆、瀑布、深潭。 B、它们是深潭、瀑布、琼浆 C、他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D、它们是瀑布、深潭、琼浆 分析:根据一一对应的原则,先写瀑布之形,再是深潭之色,最后是琼浆之质,次序若与颠倒,自然不连贯了。 明确: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有个次序问题,次序乱了,不但不清晰,势必也不连贯。特别是并说几项事物,上下相承更要注意一一对应。 1、保持清晰的条理。 例二: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苏轼分析说:“贾谊志大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贾谊未尽其才,——是历史事实。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分析:尽管、因为、但是、却 明确:该用关联性词语而不用,会使人有隔断之感,所以,使用恰当的关联成分,是保持语句连贯的手段之一。 2、使用恰当的关联成分: 如: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和平可期,——杀人者终必覆灭。 请你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根据对句的特点,应填写——;——;——。 A、人民异常悲痛;志不绝; 民主有望。 B、志不绝;人民异常悲痛; 民主有望。 分析:A 明确: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偶句,这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另外,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用疑问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 3、选择顺适的结构。 彭桂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