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九年级填词教学尝试点滴 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4-12-14 手机版 | ||||
笔者最早看到学生填词作品,是在一次无意的网络浏览中,文章是湘潭凤凰实验中学杨柳青老师的《填词,教学生遣词炼句》(2005年12月8日),此文中介绍了两首学生填词作品: 如梦令 刘烨明 昨晚参加英补,夜晚回家孤独。九点晚归居,误入街头深处。恐怖,恐怖,呼爷喊娘无处。 如梦令 黄泳珺 昨夜挑灯夜读,早起不知去路。试问走读生,为何精神抖擞?知否,知否?我等日渐消瘦。 于是我就有了在所任教九年级学生中上一节填词课的想法。 一、教学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宋词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瑰宝。作为现代中学生,知晓一些词的基本知识,学习古人写词的一些简单方法是有益而且是必要的。进行填词写作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从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词”这种文体的知识的感性积累。学生经三年的学习,已背诵不少课内外的名篇。就人教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七——九年级阶段)课内外出现的词有: 七年级:《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八年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九年级:《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同时在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的文体知识,如:词牌名、词的题目、押韵等;且一些词牌学生已较为熟悉,如:“如梦令”、“浣溪沙”、“卜算子”、“江南好”等。 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的进行指导,对学生作品应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为此,确定教学知识目标为:了解一些简单的填词知识;熟悉几个简短而又常用的词谱。能力目标为:学会简单词牌“如梦令”的填词方法;提高谴词能力。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拟用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1)请学生背诵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词。 (2)请学生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及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学生背诵后媒体展示。 (3)教师向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通过媒体展示作品——《如梦令》并向学生介绍写作的缘由。《如梦令》:“自古别恨最痛,长路短亭相送。君去几时回?浊酒一壶与共。珍重,珍重,又是露寒霜重。” 2.填词指导。 (1)让学生算出“如梦令”词总共几句,每句几个字。找出哪些是用韵的字,最后让学生画框,并注意在用韵字下标个三角号。 (2)教师介绍《如梦令》词谱,并让学生把词谱和词进行对照。用媒体展示: 如梦令词谱:⊙●⊙○○▲(仄韵)⊙●⊙○⊙▲(协仄韵)⊙●●○○(句)⊙●⊙○○▲(协仄韵)○▲(协仄韵)○▲(迭句)⊙●●○◎▲(协仄韵) (3)师生共同填词。学生当堂进行填词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填一首“如梦令”词。 3.作品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作品,包括:学生自荐作品;推荐其他同学作品等。教师指导学生把优秀作品编成小报《千千阙词——如梦令》,并在初中各班级、各年级办公室张贴展示。 三、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设计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词,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所有背诵的学生都能流利的背诵他们喜欢的名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展示作品,而且向学生讲述写作时的情境、感受,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也是一相心理的暗示——他们也可以填好一首词。同时教师改变以往学生上交作文,教师批改的方式,变为让学生收集作品,推荐自己作品,教师在课堂中并没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上交,但出人意料的是平时不爱写作文、甚至不交作文的学生表现积极。 2.循序渐进。 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词和毛泽东的如梦令词,是为下面的教学作准备。之所以选择“如梦令”这个词牌来填词,是因其相对简单易学,也是初中填词教学中常选的词牌。如果选择词谱太难,脱离教学实际,效果就不好。介绍词谱环节较为枯燥,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师降低教学难度,没有过多讲解平仄知识,只要求学生找出句数、字数、押韵,然后再简单介绍词谱,但不作写作要求,只是鼓励学生努力做到。 3.示范作用。 教学中展示教师作品,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是向学生讲述写作时的情境、感受,也是一种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来说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同堂进行填词,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是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也是和学生相互学习,更是与学生的一次精神交流。课堂上笔者也填了一首,《如梦令•秋夜听雨有怀》:“点点淅淅沥沥,长夜风寒雨密。梦断故园声,一字雁行归去。归去,归去,又是落花满地。” 4.斟字酌句。 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对炼字非常重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主张作诗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而这些佳字全靠锤炼而得。唐诗人有“推敲”的佳话;宋人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一个“闹”字更是是平中见奇。填词中同学们大有贾岛推敲炼字的遗风。一些学生为了选择一个字,或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或冥思苦想,或搔耳挠腮,大有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状。比说曾文芳同学开始写“山间小路村落”后改作“山野小路村落”,一字之变更有意境。又如曾红艳同学“枯花萎草重绿”一句,开始写作“花草枯萎又绿”,后来改成“枯花萎草又绿”,最后又把“又”,改作“重”,文字就更雅致了。 5.分享成功。 展示作品是和学生是对学生的激励,更是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指导学生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然后让平时爱上网的两个同学把这些作品输入电脑,没想到这两个同学非常积极,一个中午之内就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把作品编成小报《千千阙词——如梦令》,并在初中各班级张贴,并分发给各年级办公室老师,此时,学生写在脸上的表情是初次把文字变成墨香的羞涩和成功喜悦。学生写作热情更是高涨,一些学生课后找到我,问什么时候再来填词。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作品: 曾文芳同学的《如梦令•忆秋》自是不俗:“秋风萧瑟叶落,山野小路村落。花草归何处?皆随秋风飘过。寥廓,寥廓,秋来天寒地阔。” 连健同学的《如梦令•观国庆阅兵》写出心中的骄傲:“建国六十周年,举国上下心连。今日看神州,心向天安门前。门前,门前,阅兵盛况空前。” 池生荣同学的《如梦令》写出学习生活的况味和对前途的迷茫:“备战中考提速,茫茫题海寻路。今日向何方?直入题海深处。题目,题目,何时能有出路?” 没想到平时嘻嘻哈哈陈小梅同学的《如梦令》写得这样细腻:“今日抬头望月,月光勾起思念。问友在何方?独处他乡之间。思念,思念,不知何时相见。” 曾红艳同学《如梦令》充满了乡村气息而饶有趣味:“一阵春风暖意,枯花萎草重绿。探头望新奇,鸟儿叫得欢喜。欢喜,欢喜,农民耕田种地。” 张标昌同学的《如梦令》则是让人捧腹:“来到召光水库,看见一群白鹭。可是太多雾,忘却回家之路。残酷,残酷,掉进水库深处。”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道:“……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这次“虽一时之偶兴”的填词教学尝试,也不奢望“成千古之佳谈”,但教学中,教者和学生一样的感受到成功喜悦,是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这里没有繁琐的答题技巧的分析,没有分数高低,没有理性的错对,更多的是合作的愉快,心灵的流露,情感的交流。 在这次填词教学尝试虽然显得浅稚,教学设计也有值得改进之处。“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但愿我们教者的努力尝试,能在学生心田播下一粒文化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等春风化雨的时候,这一粒种子必定会生根发芽,添枝长叶,成长为他们心田上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的精神之树。 参考资料: 1.《填词,教学生遣词炼句》2005-12-8 湘潭凤凰实验中学 杨柳青 2.《古人重视炼字》2008-05-31 阿光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