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4-11-30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趣激思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是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字音。

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大家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怎样。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加点的字的读音?

煞风景(一声) 和谐 点缀 笼统 脂粉 纤细(首字母为x)

(2)词语解释

驻足、史诗、销魂、美感、煞它风景、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出示图片,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明确讨论:

(1)并不着眼于桥本身的结构设计,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如我们找些关键词,你觉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 。)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提示: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

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1、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公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吗?

教师示范: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学生认真阅读文字,想想文章对几座桥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要求:用“桥之美,美在桥处在__环境中,它给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说话。

四、美句赏析

1、(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反复朗读,体味句子的情味。

(2)先让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不做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使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荣谷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经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②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五、拓展提升

1、(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2)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的角度中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六、课文小结

七、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板书设计

   

 

何爱莲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