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4-11-27 手机版 | ||||
公元前517年,鲁国上卿季平子与郈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师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便约同鲁国的另外两个大家族盂氏和叔孙氏,三家共同攻击鲁昭公,结果,鲁昭公大败,逃奔齐国,被安置在乾侯。因鲁国发生了内乱,也就在这个时候,35岁的孔子也投奔到了富强的齐国,在高昭子家做了家臣,想通过高昭子关系去见齐景公,得到重用。 孔子在高昭子家里,一直见不到齐景公,闲得无聊,高昭子就给他请来了一个乐队,演奏了《韶乐》。《韶乐》雅俗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为孔子是个音乐世家,他曾跟随蘘子学过琴,懂得音乐,所以当听到齐国乐师给他演奏的《韶乐》时,完全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以至于3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赞叹道:想不到《韶乐》的完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并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被韶乐陶醉的地方,被后人石刻在碑上“孔子闻韶处”,这个地方在2500多年后被人发现。 今年10月底,记者来到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东的一个小院,透过两棵脸盆粗的银杏树叶,斑驳的阳光洒在十几个平方米的院内,迎面墙上刻着几个字:“孔子闻韶处”。院内左边一块石碑上雕刻着“舞乐图”,图上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似乎沉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仿佛是孔子在欣赏音乐;图的下方刻着两个美女,长袖飘带,翩翩起舞。右边的一块石刻为“韶乐及孔子在齐闻韶”简介。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 临淄齐文化研究中心的姜健说,《韶乐》是距今四千多年前舜时的音乐,春秋时期仍能演奏的国家已经很少,在临淄发现“孔子闻韶处”,说明韶乐是在当时的齐国演奏的,从临淄历年出土的石磬、编钟等古乐器可以说明,当时的齐国发展传承的韶乐非常火爆。 周武王定天下后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韶乐》传入齐。《韶乐》入齐后,在齐国改革、开放,“因俗简礼”的基本国策影响下,适应当地民情民风习惯;吸收当地艺术营养,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丰富、演变。 陈求文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