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 (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班主任论文 2014-11-27 手机版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教育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力地拿出对留守儿童教育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班主任  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3.心理问题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情感的缺失又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些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4、出现道德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如偷偷拿别人东西,说谎,在网吧上网等。可是实际上,小偷小摸远远不是这个数目。我以前也是一个留守儿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到人家地里去挖红薯到山上烤起来吃。而现在的乡下则是盗风盛行。我们所调查的吴村镇某生产队,外出打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地方里到处都是空房子,又没人料理,所以那些留守儿童经常到房子里偷东西。现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5、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6、观念偏差

 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这些做法使孩子的世界观出现了偏差,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学校应该努力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该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亲戚好友家里,有的则是自己照顾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由于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日渐凸现。为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发展,学校需要给外出的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使家长做到创业、育儿双丰收。另外,学校可以开设热线电话,方便留守儿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沟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和表彰表现良好的自强自立的好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时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孤单。

二、朋友互助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老师、家长也不很重视,使得这些孩子比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难以教育。所以,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等必须改变观念,率先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协助,维护班规、校纪,充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三、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四、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引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要通过谈心、单独辅导、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及时和孩子进行电话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并且抓住时机,及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父母的关心帮助下,健康成长。同时,要引导留守儿童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促进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另外还要求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老师也要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刘宗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