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4-11-23 手机版 | ||||
漳州正兴学校___2014_学年 高二年级 语文 备课组教案 课 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 2、通过素读法感知大意,整体把握诗歌脉络 3、弄清景和情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素读法感知大意,整体把握诗歌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体会意境,掌握其中的表现手法及由此产生的作者情感 教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时隔10个世纪,在封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继披香草散步汨罗江的浪漫主义待人屈原之后,又一位才高气逸的浪漫主义诗人向我们款款而至。他是谁呢?先别急着翻课本,让我吟出他的诗句,我们来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今天我们一起要走近的就是写这首诗的作者——李白,诗文“一结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教学过程 1、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 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 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2、天姥岩介绍: 高10余米,头部方正微圆,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稀可辨,脑后的发髻历历分明,显出一副慈容可掬的老妇人神态。 3、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 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 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 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 整齐。(如《李贺箜篌引》 高适《燕歌行》)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再如《蜀道难》) 4、李白诗风:豪放飘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 5、文章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6、聆 听 诵 读 7、检查预习 8、高考文言虚词"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机。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三)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课内回顾 1、 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继续。 2、相如因持璧却立……副词,于是。 3、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机。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介词,依靠 5、因招樊哙出。副词,于是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9、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 (2)、素读法: 5分钟时间,结合课下注解,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全文进行翻译 10、分析课文: 全文思路 (1)、梦游之 由—— 叙述 (2)、梦中之 景—— 描写 (3)、梦醒之 吟(叹)—— 议论、抒情 11、第二部分:梦游之景是全诗的重点 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魂飞剡溪: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着屐登山:脚着谢公屐——水澹澹兮生烟 洞天仙境: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魂归枕席: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第二课时 一、意境赏析 思考 1、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2、描写了哪些意象? 3、意境有何特点? 4、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就5个问题对文章三个部分进行分析,理清景和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梦中之景,可从四个部分分别展开 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1、丰富的想象 2、大胆的夸张 3、奇特的构思 4、瑰丽的境界 三、当堂训练 1、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 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 【注】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意境特点?试做简要分析(3分)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①秋雁、夜猿。(1分)②闽中偏远,秋雁少至,夜里众多的猿猴哀鸣。(1分)一少一多,写出了闽中环境的偏僻闭塞、凄苦恶劣。(2分) 2.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双关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是说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慎风波”一语双关,表面是写路途艰险,要小心在意,实则告诫友人慎言慎行,避免招祸。分析其中一种手法(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1分) 图片法、ppt展示法,情景再现法 问答法、讲述法 问答法 讨论法、讲述法 练习法、讨论法 练习法、讲述法 激发学生对学习 让学生就相关知识畅所欲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并进行总结。 就李白生平经历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补充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大致解释字义,应让学生先来讲,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教师讲解“因”的各种用法。接下来让学生试着分析课内语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答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当堂进行相应题目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杨遵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