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2014-10-30 手机版


何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练习检测

一、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       ②惟吾德馨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谈笑有鸿儒        ⑧无案牍之劳形        ⑨无丝竹之乱耳

二、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选择题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简答题

1.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3.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

8、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一、①出名; ②品德高尚;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④使……劳累。  ⑤这;  ⑥调弄,这里指弹(琴);⑦大   ⑧官府的公文  ⑨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二、(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⑵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⑶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三、1.C         2. C

3.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5.D

四、1.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3. 如以兴国为己任(言之成理即可)。

4.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5.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8、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何湍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