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4-10-22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物的生活处境和心境。 2、体会人道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 四、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明星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令我们关注;伟人因为非凡的成就令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令我们关注,而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普通的,甚至地位卑微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一样有着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走近这样的一位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 (二)知识积累 1、介绍作家作品 杨绛 , 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2、背景介绍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中国的一个荒唐的年代。当时钱钟书、杨绛夫妇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痛苦折磨。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积累字词 伛 攥 惶恐 滞笨 塌败 荒僻 骷髅 愧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职业、健康状况、亲属状况、居住条件、精神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案要点: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亲属状况——孤独、无亲,精神生活——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 凄苦 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贯穿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以“我”与老王的日常交往为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写了“我”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 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心地善良 老王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善良 3、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总结:老王是一个一生凄凉艰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又是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 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总结:“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三、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快速浏览文本,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再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真情 1、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体会 2、齐读8—16自然段,思考: 作者刻画人物时对老王作了哪些描写?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明确:①肖像描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都接着一层翳„„打上一棍就散 成一堆白骨。” (引导: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比喻手法。其作用是该句借尸、 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以及不经打的特点形象而贴切地写出老王因病 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同情和 悲酸。暗示了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②动作描写: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我忙去他开 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引导: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身 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③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 (引导:简短,没任何修饰。想象是另一个蹬三轮的人会怎么说。——老王的淳朴,心底亮堂,语言无华,劳动人民的特点。暗示老王即将去世,为后文老王去世埋下了伏笔。) 2着重评析以下几句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镶嵌”用的好不 好,好在哪里?“镶嵌”两字能否换成“贴、靠、站立、依”?为什么? (2)第10段中写到鸡蛋时,作者说:“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老王送的鸡蛋真的“多得数不完”吗?作者这样说有什么含义? 明确:“镶嵌”这两字这是拟物、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强调了老王已经病入膏肓。“镶嵌”用于没有生命的东西,暗示了老王的结局,说明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这一时刻的老王就像是一个活标本,就像是一副遗像。 明确:“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鸡蛋凝聚了老王真挚的谢意,体现了他善良的性情,作者记住的不是老王所送鸡蛋的多寡,而是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情谊。这份情谊无法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 (3) 我强笑:“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明确: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4)细读文章第13、14、15、16自然段体会一下“我”是真的理解老王“我不是要钱”这句话吗?说出理由。 答案要点:不是;从“也许”、“滞笨”来评析。 3、挖掘人物心理,为人物语言写内心独白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文本。 1、 老王是善良的,杨绛一家也是善良的。那么他们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吗?为什么?(自由回答,由小组讨论) 提示: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老王与杨绛在知识文化上有隔阂,文中杨绛连老王什么时候去世了也不知道。杨绛对老王是处于一种同情,因为老王是弱势群体,但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 能成为真正的朋友。朋友的定义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牵挂着彼此,老王在生命的时刻仍想着杨绛,而杨绛也是牵挂着老王的。从心灵上他们是真正的朋友。而杨绛在最后对老王死去很久仍有着愧疚感,只有朋友才会感到愧疚。 2、杨绛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从文中找出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这句话是全文的什么话? 明确:这句话是中心句,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对老王的愧怍。 2、幸运的人是谁?不幸的人是谁? 明确:“幸运人”指的是杨绛 “不幸人”指的是老王 3、作者幸运吗? 明确:不幸,从写作背景可见。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作为知识分子是不被重视的,还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4、作者为什么愧怍? 明确:答案没有确定的。 提示:“我”对老王的关爱是善良的知识分子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同情与怜悯,老王将作者一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在一个最需要“亲人关怀”的时候,自己却身不由己地站在主顾的位置上,有怜悯而无更真切的关怀,愧怍是一个人对自己良心的一个拷问。 5、对愧怍还有什么解读? 提示:无论是老王还是杨绛,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从文中可以看出,老王和杨绛之间是有隔阂的,是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之间的隔阂。所以文中的“愧怍”更深的一层含义是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一个反省,思考反省知识分子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为自己享受了过多的文化和物质财富而感到愧疚。 6、那么杨绛的反省出自于什么? 明确:那颗善心 无论杨绛是不是老王的朋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反省。这就让我想起了闻一多的一句话。(请同学来读读) 人类的价值在于忏悔,能革新。世界的文化亦不过由这一点动机发生的。忏悔是美德中最美的,他是一切的光明的源头,他是尺蠖的灵魂渴求展伸的表象。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我觉的杨绛就是这个具有美德中最美的人,因为她懂得忏悔,能够反省,内省。反思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四) 总结全文,怀念老王 我们能够从作者对老王的怀念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答案要点:关注生活中的不幸者;树立人人平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社会中的弱者、、、、、、 (四)拓展迁移 主题升华 1、插图观察(我们身边的“老王”) 2、真情感悟 总结:确实如此,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三、课后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写一写你身边的“老王”(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字数200字左右) 王琦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