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4-10-15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收获知识,又可以熏陶我们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达的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对生活美好的赞美之情。作者笔下的春,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正处于形成当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生机,所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教法:赏析法 朗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 圈点勾画法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首歌。过后,请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 音乐播放 教师:同学们,音乐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二、作者简介(5分钟)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走进春,感受作者笔下的春之美。 下面,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稍后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 朗读全文,并用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借助课文的助学系统、词典等工具进行学习。 1.读读写写 蓑 笠 朗润 嗡嗡 酝酿 卖弄 婉转 应和 嘹亮 黄晕 烘托 风筝 静默 舒活 抖擞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2.问题: (1)课文围绕“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课文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据此为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明确: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四、品读赏析,深入探究 (12分钟)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明确: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朗读指导:这一段是对盼春的描写,是舒缓型节奏,为下文轻快型节奏做铺垫。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两个小短句的层次性,中间不停顿。就情感而言,应一次比一次强烈,语调上扬。“东风来了”表明春天已近,“春天的脚步”进了表明春天确实到了,读时应重读“来”“近”,读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第二部分: 春醒图: (1)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作者对春天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明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地张开了眼”。 (2)作者首先描写的为什么是山、水和太阳,而不是眼前一草一木? 明确:首先,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描绘。从视觉的规律来说,人观察事物时,一般都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由主要到次要。而作者这样的描写顺序也是符合人的正常思维的。 朗读指导:这一段是对春草图的着力描绘,也是绘春的开始,应用轻快型节奏,程度稍轻。首先粗笔勾勒:“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刚睡醒”“张开”为强调性重音,应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朗润”“涨”“红”为强调性重音,写了春天即的色彩和动感,应读出其中包含的欣喜之情。 春草图: (1)这一段写出了春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嫩、绿、多、可爱。 (2)这一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人,但有几句描写人的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个活动的主人公是谁?作者为什么又要将春草和这个主人公联系在一起? 明确:“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主人公是小孩子;小草和小孩子具有一个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朗读指导:绘春图首先从草写起,节奏为轻快型。“偷偷地”“钻”为强调性重音,写出了春天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带着可爱的神态。“嫩嫩的”“绿绿的”为比喻性重音,写出小草生长的清新、颜色的可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重读“满”读出草迅速蔓延的情景。随后写人物的活动,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节奏越快,就越能体现出在春景中尽情欢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应放慢速度,读出在春景中陶醉的情形。 徐秀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