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4-10-12 手机版 | ||||
七年级下册201页《愚公移山》复习题 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 2、给下列字注音: 龀( ) 匮( )厝( )孀( )箕畚( )( ) 智叟( )荷担者( ) 3、解释句中的重点字: (1)杂然相许 (许: )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 ) (4)帝感其诚 (感: ) (5)而山不加增 (加: ) (6)聚室而谋日 (聚室: ) (7)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 (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 (9) 惧其不已也 (已: ) (10)无陇断焉 (陇: ) 4、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通( ),意思是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通( ),意思是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通( ), 意思是 。 甚矣,汝之不惠。 ( )通( ),意思是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通( ),意思是 。 无陇断焉。 ( )通( ),意思是 。 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且焉置土石?( ) ⑵如太行、王屋何?( ) ⑶何苦而不平?( )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7、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甚矣,汝之不惠! ( 5 )何苦而不平? 8、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诚( )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毁山之一毛( ) 笑而止之曰( ) 9、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1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12、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1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1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七年级下册205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作者 名 ,字 ,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他为 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孟子》是记录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通( ),意思是 。 困于心衡于虑 ( )通( ),意思是 。 曾益其所不能 ( )通( ),意思是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管夷吾举于士 ( ) 百里奚举于市 ( )( ) 苦其心志 ( ) 人恒过 ( ) 而后喻( ) 劳其筋骨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内有 外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成就。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七年级下册214页《送东阳马生序》复习题 1.解释加点词。 录毕( )走送之( ) 同舍生皆被绮绣( )媵人持汤沃灌( )余幼时即嗜学( ) 无从致书以观 (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计日以还( ) 天大寒 ( ) 弗之怠( )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既加冠( ) 余因得遍观群书( )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四支 (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 ) 礼愈至 俟其欣悦( ) 卒获有所闻 ( ) 负箧曳屣 ( ) 持汤沃灌( ) 日再食( ) ( )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 ) 腰白玉之环( ) 烨然若神人 ( ) 略无慕艳意 ( ) 以中有足乐者( ) ( ) 2、给划线的子注音。 被绮绣( ) 嗜( ) 逾约( )尝趋( )烨然( )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5.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6、下列各组中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7.下列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8.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0.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④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13、指出下句中“之”的用法。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当余之从师也。( ) (3)余之勤且艰苦此。( ) 史德福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